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收藏本页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中国农科院农加所发现大丽轮枝菌与寄主互作新机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03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7年11月02日  作者:赵广立  浏览次数:261
 

   本报讯(记者赵广立)近日,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戴小枫团队在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菌与寄主植物互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首次发现大丽轮枝菌角质酶参与损伤相关分子模式诱导寄主免疫反应的新机制。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杂志。
 
  植物细胞角质化和栓质化能抵制病原菌的侵染,而病原真菌通过分泌角质酶降解角质或栓质,从而突破该物理屏障来实现侵染。角质酶也可作为不依赖于酶活性的激发子被植物细胞表面受体所识别,参与病原与寄主植物互作。上述生物过程多发生在病原侵染寄主植物叶部组织过程,如稻瘟病菌、灰葡萄孢等病原菌。而对于侵染缺少角质层根部组织的病原菌,病原通常无需借助角质酶突破这一物理屏障。因此,角质酶在土传病原真菌中的作用一直不清楚。
 
  最新研究首次发现了大丽轮枝菌利用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参与病原与寄主互作,明确了角质酶参与土传病原真菌侵染根部组织的新功能,同时证实纤维素结构域兼具促进酶活和抑制免疫反应的特性,为深入解析大丽轮枝菌与寄主互作机制的全貌提供了理论基础。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