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江苏省沭阳县青伊湖农场,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枝头。这片金色的“海洋”,是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研究组的试验田,在这里,他们培育的水稻新品种——嘉优中科1号正等待收割。
为水稻种植难“破题”
长江中下游稻区近20年来,水稻产量进入缓慢增长期,究其原因,主要是产量与早熟、品质、抗病虫和抗逆性等其他优良性状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然而长期以来,常规育种面临育种周期长、品种间遗传多样性狭窄、效率较低等问题,很难选育出突破性优异品种。
“分子模块设计,简单说即分子育种。”业内人士解释,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就是通过基因分析找到水稻基因和性状的对应关系,按照需求的不同,将优势聚合,“设计”出不同的水稻新品种。打个比方,常规育种好比在相亲时海选,分子育种则是从经过层层筛选之后的优秀“对象”里选择。
分子育种“精准发力”
“与常规育种技术相比,这一育种新方法克服了育种周期长、偶然性大和育种效率低下等缺点,可以对当前应用的品种缺点进行精确改良,更容易实现多个优良基因(性状)的聚合。”李家洋说。有关研究成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每一代的杂交育种周期有望从现在的8年缩短至3到5年。
精准“发力”,利用嘉恢306恢复系作为底盘品种,导入理想株型分子模块、抗稻瘟病分子模块和早熟模块,研究组选育出了优良恢复系——中科嘉恢1号,并同不育系嘉66A配制育成嘉优中科1号。2016年,嘉优中科1号在江苏沭阳进行了万亩连片示范片种植,获得巨大成功。
高产与抗性提升的“完美结合”
不仅如此,采用了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的嘉优中科1号还具有更加理想的株型株叶形态:苗期起发快、株高适中、植株紧凑、生长清秀、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剑叶挺拔直立、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谷粒金黄色、成熟一致、熟期转色好、抗倒性强,且田间调查表现病害轻。
高产、多抗、早熟、矮秆抗倒。“嘉优中科1号既实现了超高产和抗性提升的完美结合,又实现了种植区域北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着广阔的推广前景,未来可在长江以北作一季中稻,在长江以南作单季晚稻或连作晚稻。”专家们表示。(据《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