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生态)类型:中熟夏播杂交玉米品种
审定编号:皖玉2016018
申请人:济源隆平高科农作物研究所
育种人:济源隆平高科农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LJ666(来源于郑58/先玉335)×L711(来源于昌7-2杂株)
主要特征特性:苗期根系发达,叶色深绿,叶鞘紫色,叶片紧凑。成株株型紧凑,总叶片数19-20片,果穗以上叶片较窄,茎叶夹角小,叶片分布稀疏,透光性好,雄穗分枝中等,颖壳绿色,花药黄色,花丝红色。果穗短粗,穗轴红色,籽粒半硬粒型、纯黄色。2013年、2014年两年低密度组区域试验结果:平均株高272.5厘米、穗位92.0厘米、穗长16.6厘米、穗粗5.0厘米、秃顶1.2厘米、穗行数17.8行、行粒数29.4粒、出籽率86.9%、千粒重327.3克。抗高温热害1级(相对空秆率平均-0.6%)。全生育期100天左右,比对照品种(弘大8号)早熟1天。
抗性表现:经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病性研究与鉴定中心(安徽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接种抗性鉴定,2013年中抗小斑病(病级5级),感南方锈病(病级7级),感纹枯病(病指51),抗茎腐病(发病率10%);2014年感小斑病(病级7级),感南方锈病(病级7级),中抗纹枯病(病指49),高抗茎腐病(发病率5%)。
品质表现:2015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验,粗蛋白(干基)8.65%,粗脂肪(干基)3.31%,粗淀粉(干基)74.91%。
产量表现:在一般栽培条件下,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486.2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4.68%(极显著);2014年区域试验亩产574.3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11.64%(极显著)。2015年生产试验亩产488.4公斤,较对照品种增产3.72%。
栽培技术要点:1.适宜种植密度为每亩4000株左右,注意早间苗、晚定苗。2.重施底肥晚追肥以控苗旺长,抽雄前后注意防止倒伏,大喇叭口期注意灌心叶防治玉米螟。3.尽量早播,推迟收获,正常收获期应在籽粒乳线消失时,以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其他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适宜推广区域: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