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营销 » 战略 » 正文

压死种业企业这匹骆驼的几根稻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11  来源:南北学院  浏览次数:430
 
      在全球动荡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增长速度都在放缓、停滞甚至倒退。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和趋于保守的投资、消费心态加速了世界经济进入康波周期的第四个阶段。有先见之明的万科在 2018 年就喊出了要“活下去”的口号。当年销售额 6 千多亿的国企危机感都这么强烈,作为全行业市值只有 380 亿(相当于房地产行业的几个大楼盘吧,武汉绿地中心造价 300 多亿)的玉米种业却没有几个“吹哨人”。
      
      压死种业企业这匹骆驼的几根稻草:
      
      一)库存高企
      
      自 2022 年以来,连续三年玉米种子产出量过剩,实际可供种量为市场需求量的150% 以上。沉淀下来的种子资金成本约占当年全玉米种业生产经营企业总利润的一半以上。为解决库存压力所付出的隐形成本也在逐年增加,由于品种缺陷、未通过审定抢先制种等原因无法再继续投放市场的问题种子更是让种业企业欲哭无泪。
      
      二)科研成本激增
      
      1)审定规则的改变使单一品种审定成本激增 
      审定品种要求4个位点的差异使20%的参试品种直接淘汰,晋级比例的要求又淘汰一批品种,这些淘汰品种的育种、参试、试制、人员费用等成本分摊到审定品种上使单一品种审定成本翻倍增加。如果再出现数据不合理、试验不规范等原因被管理部门停试3年,不知道缺品种的企业能不能熬过去。
      
      2)头部企业、科研院校强势品种的推出,逼迫全行业育种家升级育种、测试体系:东华北的1563、2235、1483、3107、391;黄淮海的73、8009等一批强势品种的推出,使很多育种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甚至有些育种老师放弃了多年的育种方向和育种材料,通过第三方育种服务平台利用单倍体、基因改良、基因编辑等工具升级自己的自交系创制体系(在此呼吁有些第三方育种服务平台一定要把老师的好系给人家,别私自截留,收人钱不给人办事还耽误事多磕碜)。育种家育成优秀品种的成本在增加,品种市场回报率受行业不景气因素影响持续低迷,育种家群体总体人数在减少。
      
      三)转基因性状公司与企业的博弈 
      
      转基因性状公司通过多年的巨额研发投入,到了回收成本和实现利润的关键期。未来获得转基因安全认证的性状公司很可能以比较低的性状许可费抢占市场。基于这种危机感多家性状公司加大了知识产权的维护力度,授权许可费用约为2元/斤。这个许可标准并没有得到所有种业企业的积极响应,原因如下:一是每袋增加的成本不能顺利转嫁给渠道商和终端农户,由于原品种的田间表现并没有因为转基因而得到大幅优化,增产增收效果不明显。
      
      渠道商和农户并没有像前几年热衷某07和某38那样追捧转基因品种,不像以前没有7和8就开不了门,加之今年某些转基因品种表现不佳,渠道商和终端用户更加趋于理性,不愿意接受增加的成本。二是推向市场的合法化转基因品种越来越多,转基因品种丧失了新颖性和独占性,不再是一种稀缺资源,在带不来高额收益的情况下,渠道商不愿意付出更高的资金成本。
      
      以上两种原因直接影响了转基因性状公司和种业企业直之间的和谐关系,转基因性状公司想快速从种业企业拿到性状授权许可费,种业企业拿不出巨额资金支付授权许可费,在基地制种和销售环节必然遭到性状公司的雷霆打击。
      
      四)营销成本增加
      
      1)企业营销人员成本  面对高企的库存压力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种业企业不得不大幅提高营销人员的薪酬待遇和绩效水平,个别无奈的企业甚至出现了老板给员工打工的情况,忙活一年企业没有员工赚的多。
      
      2)渠道促销成本  种子从企业库房到农户庭院,离不开中间经销商。2016年开始品种审定渠道多元化,截止2023年国审玉米品种4777个,各省审定品种数量也是与日俱增,总审定品种数量上万个,玉米种植面积并没有多少变化,经销商基本还是哪些经销商,各种业企业开始了经销商所控制终端农户和种植面积的争夺战。
      
      为了让经销商把工作重心放在自家的品种上,种业企业采取了一切可能的促销手段,在有些疯狂内卷的地区可以说销量是用费用堆积起来的。做完这一切如果经销商再移情别恋,种业企业就只剩下一声叹息了。
      
      3)售后维护成本  没有完美的品种,只有品种推广到最适宜种植区,实现品种与种植环境和种植习惯的互作。业务人员在高压下的品种推广往往会不按合理的方法出牌,基本上是哪里的经销商、农户有经销、购买意愿就把品种推广到哪里。气候环境的多变性不会照顾到每一个品种,品种表现出现偏差已经成为常态,品种表现出现问题的售后维护,也给企业造成极大压力,相信大家都切身经历过。
      
      五)C 端的变化让部分种业企业无从应对
      
      种业的终端用户不仅是单一零散种植户,规模化种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东北、西北包地规模多在300—1000亩之间,最多的30万亩;黄淮海包地规模多在50—300亩之间;黄淮海区域省会城市、地级市、发达的县、县级市周边60%的土地已经集中种植,其他区域土地集中度约为20%。有些规模化种植农场主对于农业的了解、玉米的高产栽培、植物保护、智慧农业方面的水平甚至比部分种业企业老总都高,双方不在一个维度,根本谈不上为农场主提供服务(就是卖种子)。一旦规模化种植进程进一步加快,没有应对优势的企业将会越来越难。
      
      低迷的粮食价格、要命的基地催款、看不到希望的品种表现、不断增加的各种费用,一把把利剑高悬在种子企业老总头上。种业不景气,更要聚精炼气。“稳”字当头,“准”字领先;砥砺前行方能“内圣外王”。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营销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