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技术推广网
水稻简塑钵育摆秧栽培技术是水稻旱育稀植及抛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它既解决了旱育稀植难以解决的浅插问题,又避免了抛秧栽培带来的不规范性和抛栽不均匀等问题。实践证明,这项技术具有省工、省力、省种、省秧田、增产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其技术要点如下:
-
一、育苗技术
1、钵盘准备
采用561孔或434孔塑料秧盘,561孔盘育小、中苗,434孔盘育中、大苗。
2、摆秧的品种
滇中一季粳稻区以选用早熟性好、抗病、抗倒、质优、丰产的品种为宜;其它地区选用当地抗病、抗倒、分蘖力较强、生育期适宜的品种。
3、苗床及盘土准备
(1)苗床:选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偏酸性、排灌方便的地块或田块;每亩大田需10-15平方米;苗床的宽度以竖放四个或横放两个秧苗盘为宜,一般为1.3米左右,秧床间留30-40厘米工作道;塑盘旱育秧的苗床应在摆盘前将底水浇足。
(2)盘土:配制盘土应选用粘度适中无草籽的肥沃土壤,整细过筛后与过筛的腐熟有机肥(按土肥比例7:3)混合,然后每210公斤土再与一袋(1.5公斤)壮秧剂充分混拌均匀,装盘摆放在浇足底水的苗床上。
4、播种盖膜
(1)晒种、精选、浸种、消毒、催芽与一般旱育秧相同,破胸露白即可播种。最好用纱布袋浸种、催芽(每袋装到其容积的70%),催芽时每天取出通气20-30分钟,放回时颠倒顺序,使其催芽均匀,但芽最长不宜超过2毫米。
(2)播种期,根据摆秧期由秧龄推算播种期,早稻或一季中稻4-5.5叶左右摆秧,秧龄25-35天左右;晚稻5-6叶左右摆秧,秧龄25-30天左右。
(3)播种量,每盘用种量常规稻60-70克,杂交稻30克左右;常规稻每穴2-4粒,杂交稻每穴1-2粒。
(4)装盘土及播种,将准备好的盘土先在盘孔中装三之二深度,然后把装好土的钵盘摆放在操作台上,用配套的精量播种器进行播种,对个别漏播的钵孔进行人工播种,以减少空穴率;把播好种的钵盘摆放在准备好的苗床上,再用营养土盖种至盘面,播种后扫净盘面多余营养土,以免串根。
(5)化除:每平方米用杀草丹0.4-0.6克,兑水1千克喷施,防除杂草。
(6)盖膜方式:一般可采用平铺薄膜和低拱架盖薄膜的方法,低拱架盖膜法是用竹篾搭起高20-30厘米的拱架,然后盖上膜。两种方法都要求膜的四周用土压紧;有条件的地方用大棚育苗,则更为理想。
5、苗床管理
(1)播种至现针前,以保温、保湿为主。
(2)现针后,严格控水,促进根系生长,早上揭膜,傍晚盖膜,进行炼苗;用大棚育苗的,可打开两头通风炼苗。
(3)2叶期即可揭膜。一般晴天下午揭,阴天上午揭,雨天雨后揭;此时若遇低温寒潮,则延长盖膜时间,待寒潮过后再揭膜。
(4)揭膜后,若秧苗发生立枯病,发病区每平方米苗床再增施50克壮秧剂(叶面无水珠时均匀撒施),然后浇水,可有效防治病害;另外如出现脱肥,每平方米秧床可用硫酸铵或硝酸铵20-30克,兑成10%的溶液喷施,施后喷清水洗苗。
(5)揭膜至摆秧前的水分管理。一般在出现秧苗叶片早晚无水珠或早晚床土干燥或午间叶片打卷时,应及时补充水分,选择傍晚或上午喷浇水一次。以每次浇透水为好。
(6)遇低温、下雨要及时盖膜护苗及防水,以免土壤湿度过大,秧苗徒长,降低秧苗素质。同时,注意防治立枯病、稻瘟病。
二、大田摆秧及肥水管理
1、提高整田质量,为高质量摆秧及立苗早发创造条件。摆秧时保持浅水,以花斑水为宜,减少苗入泥的阻力,同时防止残茬、秸秆和杂草过多在土表,影响秧根与田土的结合。泥浆沉淀后,即可进行摆秧,深度以土坨入泥1-1.5厘米为宜。
2、控制群体起点密度,为个体与群体的协调生长奠定基础:杂交稻一般亩摆1.4-2万穴;常规稻海拔1900米以下稻区,亩摆1.6-2.5万穴,海拔1900米以上稻区2-2.8万穴。
3、以肥水配合为主要调控手段,形成生长协调的高产群体:
(1)针对摆秧稻特性,间断浅水立苗活棵分蘖,以防止倒秧和飘秧。提早晒田,每亩茎蘖数达目标数的80-85%就开始晒田,晒到田开裂,够苗后以湿润灌溉为主;
(2)施肥上,施足底肥,早施或不施分蘖肥(注意控氮增磷、钾,后期根据苗情稳施穗肥的原则,施肥量与旱育稀植栽培相同),控制群体过大,减少无效分蘖与低效叶量,改善群体的受光条件,以提高成穗率和大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