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正培育亩产千公斤超级稻
我省第四届“井冈之子”、杂交稻专家颜龙安要再创水稻亩产世界纪录
“月底,我就要赶到海南去。”11月1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西省农科院名誉院长、江西省第四届“井冈之子”获得者颜龙安坐在记者面前,叙述着未来的大计:“我有生之年的愿望就是研究出亩产达一千公斤的超级稻。”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从事农业科研工作40余年,已把自己的一生献给让人“不挨饿”的事业,从48粒种子中寻找到杂交稻“英雄母亲”——“珍汕97A”,为我国乃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如今,他依然在孜孜不倦地工作着,向着下一个水稻世界新纪录冲击。
我省第四届“井冈之子”、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颜龙安。(图由省农业科学院提供)
48粒种子“萌发”奇迹
颜龙安家祖祖辈辈种田为生,他经历了年幼妹妹饿死的痛苦,为此他谨记“民以食为天”的古训,他的人生理想就是“让稻田高产,让天下人吃饱”。
1970年,袁隆平和他的学生李必湖在国内首次找到第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而此后的工作是把这株水稻的不育基因工程转入栽培稻,进而育出生产上所需的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1971年2月,颜龙安来到海南岛基地——南红农场跟班学习,参与全国水稻雄性不育系选育攻关,1个月后,颜龙安收获了48粒种子。春暖花开的时候,他们怀揣着这48粒比金子还宝贵的种子和10万字的实验记录,回到了萍乡。1972年3月,48粒种子承载着颜龙安等科研人员的希望播入试验田。经过几番曲折,48粒种子齐刷刷地探出了脑袋。
培育出高产杂交稻
1972年冬,颜龙安选育的“珍汕97A”与“二九矮4号A”,成为我国首批“野败”不育细胞质的雄性不育系,在我国杂交水稻育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果说袁隆平找到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为现在高产的杂交稻的“父亲”,颜龙安培育出的则为高产杂交稻的“母亲”。其中,被誉为“英雄母亲”的“珍汕97A”,是我国应用时间最长、选配组合最多、推广面积最大、效益最好的不育系。历经35年的风雨考验,至今世界杂交水稻中还没有一个母体的贡献可与“珍汕97A”媲美。
杂交水稻研究,是世界公认的农业科学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也是一场震撼世界的“第二次绿色革命”风暴,而颜龙安正是这个“猜想”与“革命”的领跑者。他培育出的杂交稻在美国试种,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专利。他培育出的杂交稻1989年在江苏试种时,最高亩产达900公斤。
要育亩产千公斤杂交稻
颜龙安已到古稀之年,可是现在他每年仍是江西、海南两边跑,还会在海南的培育基地下田,看看被他称为“女儿”的杂交稻的生长状况。他说,有生之年的愿望就是研究出亩产达一千公斤的超级稻,并在江西种植成功,这样可以更广泛地在全国推广,这种水稻不仅亩产高,而且口感好、抗病、抗旱、抗虫,是绿色食品。亩产千公斤这将是一个新的世界纪录,可以解决更多人的吃饭问题,不仅吃饱,而且吃好。说到此处,颜龙安的目光变得更加生动。
年逾古稀再奔巅峰
颜龙安也收获了很多荣誉,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奖特等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省科学大会奖1项、省特别贡献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中华农业英才奖、首届中国作物学会科技成就奖、袁隆平农业科技奖、国务院特殊津贴奖获得者……
当人对一切都无欲无求时,生命就开始变得简单而纯粹,人的所作所为就更能摒弃杂念、触及本质。因此,欲望使人生丰富,心无旁骛的欲望会使人生更加深刻和真实。颜龙安培育出的“英雄母亲”,他更愿意称之为自己的“女儿”。他最为骄傲的是他培育出的“女儿”嫁了100多个“老公”,生育出的“孙子”分布在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消除了人间的饥饿。年逾古稀的他,带领一批批成长起来的业务尖子又一次启程,奔向杂交水稻研究的又一个巅峰。
文/记者郭宁 实习生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