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播时。
这几天,北京市密云县西邵渠村的老吴,一边关注全国两会,一边忙着种植新一茬设施蔬菜。两会上关于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精神,让他在地里安下心来。然而,在选择蔬菜种子时,是用6毛钱一粒的以色列番茄种子,还是几十块钱一斤的国产种子,“掂量”之后,他“现实”地把高价洋种子抱回了家。
种子质量,决定农产品市场前景。一粒种子,其优劣,体现自身竞争力,也是一企、一地、一国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是仅次于美国、总价值接近600亿元的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我们自己应该更有作为!
目前,北京正下决心扭转“国产种子受冷落”的局面,提出要放眼全国乃至全球,从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花卉、宠物等多方面发展种业,发挥都市型现代农业优势,打造中国“种业之都”,并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到2020年,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种业企业达5家以上,全市种业年销售额达到150亿元以上,较2010年翻两倍。
中国农科院方智远院士认为,“北京有条件成为我国种业的研发中心、展示与信息中心和销售经营中心。”北京种业企业密集度全国最高,国内种业前十强中,四家在北京;全市种业销售额达到83.38亿元;连续举办了19届的北京种子大会,成为我国新品种育种目标和市场供求关系的“晴雨表”。
位列国内种业前十强的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绍明说:“中国企业有着共同的强大对手,就是跨国企业。种业发展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我们必须爬坡。”
如何缩小与美国孟山都、瑞士先正达等种业跨国企业在科研能力上的差距?北京提出了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的任务,形成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以公益性、基础性研究为主,研究成果为种业企业所用的机制。
拳头攥起来才有力量。不能让本土企业“势单力薄”地与跨国企业竞争,科研单位的成果却总“躺”在实验室中。
2月16日,北京农科院和五家企业选择打破科企研发“双轨”制,组建玉米品种联合体,共同探索商业化育种发展之路,加快前景广阔的“京科968”玉米新品种在全国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北京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对联合体充满信心:“农科院提供科技支撑,利用企业完善的推广网络,能对品种核心竞争力形成聚焦作用,争取3年内使京科968成为年推广面积1000万亩以上的大品种。”
去年由北京市农科院与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杂交小麦种业公司也传来了好消息,农科院选育的京麦6号、7号杂交小麦种子在巴基斯坦试种成功,令当地小麦增产近50%。“现在我们只管生产出最好的炮弹,至于将来往哪儿打、怎么打,都不用操心了。”令科研人员更高兴的是,京产杂交小麦科研过程中产出的知识产权经评估后,还可为他们换来实实在在的股权。对此,北京市农业局总农艺师郑渝认为,种业科企有机结合,有利于发挥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各自优势,加快种业创新成果的转化,促进创新体制的转变。
北京为企业发展提供着实实在在的“舞台”。
连续举办了19届的北京种子大会,已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的种子交易平台;北京还在积极探索品种权交易方式,规范交易行为,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眼下,北京正在紧锣密鼓筹备2014年世界种子大会,今年4月份将开工建设场馆,预计明年底投入试运行。世界种子大会是国际种子联合会(ISF)主办的国际种业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集会议、论坛、会展、贸易洽谈、旅游考察、高层决策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种业年度会议,是首都又一次高规格的国际盛会,我国种子科研、生产和经营的国际化和产业化水平将得以提升,它也将是北京迈向“种业之都”的坚实一步。
作者:朱竞若 魏 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