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这一块我们一直拼不过其他育种大国,有了这样的知识基础,我们就有望把洋种子赶出国门了。”从1988年就开始搞番茄研究,姜国勇一直对国内的育种现状唏嘘不已。早在2003年赴荷兰留学之际,他就注意到国外开始分子育种,也就是根据已知的基因,有目标性的进行杂交,从而大大缩短育种年限。而彼时国内最常用的育种方式,还是最传统最漫长的杂交选育。
“享有这项知识产权,我们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分子育种,这对于番茄新品种的选育,将会是革命性的。”姜国勇告诉记者,获得了基因组序列后,具备优良性状的番茄植株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实现工厂化的大规模生产,这样既能够防止品种退化,又能够提升品种品质。这位跟番茄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教授告诉记者,有了这样的技术后,中国育种市场就可以和国外育种大国抗衡,培育出最优良的新品种,彻底把洋种子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