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黑龙江省就启动实施了农业良种化工程,使全省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良种科技贡献率达40%连续11年,累计投资达2.14亿元的农业良种化工程,使黑龙江省种植业品种更换周期由过去的7 ~8年缩短为3~5年,主要农作物品种实现了3年更换一次。全省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良种科技贡献率达40%,分别比上年提高1 个百分点。种子供应和安全保障能力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省种子管理局局长由天赋介绍,良种化工程实施以来,通过产学研结合、多元化投入、产业化运作,黑龙江省选育推广了一批优良品种。截至2011年,全省招标选育了254个优质及专用品种。
2008年以来,黑龙江省选育推广了鑫鑫2号、宾玉4号等38个玉米高产、耐密、抗病新品种,实现了玉米品种由“稀植大穗型”向“收敛耐密型”的重大转变;大豆品种脂肪含量较5 年前种植的品种提高1 个百分点,高产、高油、抗病、耐密合丰42号大豆品种脂肪含量达到23.04%;寒地水稻五优稻4 号品种的品质及抗病性、抗倒性、抗冷性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品质水平与日本A级品种接近。
现在这些品种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核心品种。据统计,全省已有35个优良品种推广面积超过100 万亩,192个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面积超过10万亩。2011年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共计1.6亿多亩,占黑龙江省种植面积的83%.黑龙江省主栽品种日益突出,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增效作用。
通过良种化工程的实施,黑龙江省形成了以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农垦科学院等科研院校为主导,以种子营销企业、民营科研单位为辅助,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开展品种创新的科研育种体系,全省有新品种选育能力的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达到137家。
为保障种子供应,增强良种繁育能力,黑龙江省通过实施良种化工程,巩固完善了生产繁育基地,并对主栽农作物品种进行集中繁殖,满足了农业生产用种需求。目前,全省种植业种子繁育基地扩大到330万亩,年可生产原种1500万公斤、良种6亿公斤。
良种化工程的实施,不仅增强了黑龙江省培育优质品种的能力,而且加快了新品种的推广步伐。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黑龙江省在10个生态区建设优质农作物品种示范展示园区56个,示范面积9100亩,年示范品种31个,展示品种512个。农民看了以后,都认为示范点品种好,种的好,管的也好,纷纷表示自己以后也争取能用上这样的好品种,科学种田,增加效益。
与此同时,黑龙江省对省级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进行了标准化建设,添置了一大批国内外先进检测仪器,使其种子质量监督检测能力达到国家一流水平。
“科技兴农,良种先行”,良种化工程正是抓住这一根本,从品种选育、推广入手,以品种创新来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