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简讯 » 正文

转基因生物的神话与事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8-28  来源:光明网卫生频道  作者:蒋高明  浏览次数:100
 

蒋高明

【注】正如当年某些人要将国宝华南虎送到南非驯化,信信旦旦地向人承诺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将驯化好的华南虎放回中国的山林,最终是空头支票一样,当今中国搞的转基因大跃进是否出现下文的悲惨结局呢?我们拭目以待。2008年过去4年了,有关组织花了几亿元官方和民间的资本后,华南虎至今还在南非的动物园里,这与放在北京的动物园有什么区别呢?转基因重大专项200多亿,花去了一百多亿了,至今没有令人兴奋的消息传来,到时负面的消息越来越多。转基因是否给国人画了一张比南非驯化华南虎一样的大饼,最终成为周正龙拍的纸老虎成为全球的闹剧呢?转基因技术的鼓吹者当年告诉我们哪些神话?这些神话实现了吗?严酷的现实是什么?请大家看下面的分析:

      作者:Michael Antoniou,Claire Robinson,John Fagan

   时间:2012年6月

      翻译:张渊媛、陈晨摘要:转基因作物被该行业的种子公司及其支持者与利益相关者大力推崇,他们声称转基因作物有着如下优点:

    - 仅仅是自然育种的延伸,且与自然育种相比不会产生额外的风险;
    - 可以安全食用,且比自然培育的作物更加有营养;
   - 经过了严格的安全监管;
   - 可以增加作物产量;
   - 能减少杀虫剂的用量;
   - 有益于农民,能提高其生活水平;
   - 有经济上的惠益;
   - 有益于环境;
   - 有助于解决由气候变化引起的问题;
   - 可以减少能源使用量;
   - 有助于解决饥饿问题;

   而事实上,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其他一些权威的证据表明这些说法都绝非真实可靠。相反的,经过我们的研究,转基因作物的真相是这样的:

   -是通过实验室中一系列全然不同于自然界育种途径的技术得到的;
   -可能有毒性,可能引起过敏或不如自然培育的作物有营养;
   -监管不力,无以确保其安全;
   -没有潜在的增加作物产量;
   -没有降低杀虫剂用量,反而使之有所增加;
   -为农民增添了很多问题,包括耐除草剂的“超级杂草”,危害到了土质,并增加了作物对病害的易感性;
   -带来了复杂的经济影响;
   -影响了土质,干扰了生态系统,降低了生物多样性;
   -未能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的对策;
   -与其他化学式的作物培育方法无异,都是耗能型的;
   -并不能解决世界饥饿难题,并且模糊了问题的焦点-贫困、粮食短缺,耕地的匮乏。

  基于本报告所罗列的事实,我们有理由认为在获得有效地、现成的、可持续的解决途径之前没有必要冒风险去种植转基因作物。传统的种植方式在一些安全的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图谱技术和标记辅助技术等方法的帮助下,在一些案例中与转基因作物相比能持续的生产出高产、抗旱、抗病虫害的作物。这些都满足了当下和未来的粮食需求。

1. 转基因技术

    支持者认为转基因技术仅仅是自然培育技术的延伸而已;基因工程是精确的,且结果是可预测的;转基因仅仅是另一种形式的诱变育种而已,没必要过虑;基因内重组对于转基因来讲是安全的,因为没有外源基因导入。而事实上转基因工程是不同于自然培育过程,并会带来特定的风险;基因工程是粗糙的,不精确的,并且结果是不可预测的;诱变育种存在自身的问题,需要严格监管;基因内重组与其他形式的转基因一样存在风险。

    特别的,基因工程和相关的组织培养过程很容易会导致突变,这将诱发DNA与目的作物的蛋白质产生变化,进而导致不可预知的毒性或过敏效应。

    我们并非反对当下最先进的生物技术,如使得传统育种技术更加精准和高效的标志辅助筛选技术。我们只是质疑对其做盲目的、不成熟的商业化,何况传统技术还有潜力解决当下的粮食供应问题。

2. 科学与监管

    世界范围内的转基因作物与食品监管系统十分薄弱。其中美国假定当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的基本成分“实质等同”时,便被认为是安全的。然而,“实质等同”在法律及科学界都没有严格的界定。通常在对两者进行比较时,会有发现难以预料的、出人意外的检测结果。当前世界上还没有针对于转基因作物和食品进行长期监管的严格的制度条例。管理评估所基于的数据也大都是由从事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公司提供的,这使得评价结果有失偏颇,难以做到独立、客观和公正。而且作物公司也严格的限制独立的研究人员获取其产品信息,这样一来这些产品对人类健康以及环境的影响便无法被客观的评价了。

3. 转基因作物对健康的危害

    与频繁宣扬的转基因食品和作物不会对健康造成大的危害相反,我们从很多同行评议的文章中看到转基因产品对实验室动物及牲畜都有着不利影响。这些危害包括诱发毒性及过敏,或削弱和改变其营养价值。大多数的转基因生物喂养试验都仅仅是中期的(30-90天)。而支持者声称这就已经可以表明转基因生物对健康没有危害,显然这在科学上是立不住脚的。我们需要的是长期的、多世代的监测,来验证在短期或中期试验中发现的有害影响会不会在长期试验中延续或引发更为严重的危害,例如畸变或其他疾病。

4. ROUNDUP和除草剂对健康的危害

    转基因作物中有75%都是设计用来抗除草剂的。Roundup Ready(RR)大豆是种植最为广泛的作物,占到了所有转基因作物的52%
。RR大豆是被设计用来抗Roundup除草剂的,该种除草剂的主要成分是草甘膦。RR基因可以杀死除目标作物以外的几乎所有植物(当然包括杂草)。转基因RR大豆在北美和南美的大面积种植致使Roundup和其他草甘膦杀虫剂被大量使用。在南美,这引发了公共健康危机。 2010年阿根廷的研究者提交的报告中显示,草甘膦和Roundup导致了药物喷洒地周围小动物的畸变,如鸟类、青蛙和鸡的胚胎的畸化。研究者进一步指出,鉴于人类的发育机制在某些方面类似于上述动物,那么这些畸形变异有可能也会发生在人体上

    这些问题与担忧不仅仅与种植转基因RR地区的人们密切相关,也与消费该地区生产的喷洒有草甘膦的转基因产品的人们相关。转基因RR并未分解而是吸收了草甘膦,或许有部分草甘膦会由作物通过新陈代谢转化、降解成了别的化合物。无论如何,残余的草甘膦与其降解产物都被动物或人类食用或消费掉了,而遗憾的是我们却缺乏对其潜在长期影响的后续评估。可以肯定的是Roundup不仅仅存在于其被施用的地域范围,而且会随着食物链或其他生态循环途径转移到别处去,如雨水中、空气中、小溪中和地下水中,甚至某些动物的血液中。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促进了草甘膦的使用,进而增加了对暴露在种植区域中的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并且科学事实显示Roundup和其他商业化构建的化合物远比草甘膦单独使用的危害要大。

5. 转基因作物对农场与环境的影响

    与一贯宣称的相反,转基因作物并未内在的提高产量。过去几十年所提高的产量都要归功于传统育种技术的进步,而非转基因所获得的性状。

    另外,转基因作物并没有降低杀虫剂的使用量。转基因Bt玉米棉花的种植仅仅使得杀虫剂的喷洒量略微有所减少,但这种量上的减少随着害虫抗药性的逐渐增强是不可持续的。并且,上述量上的降低都因为大量种植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而被抵消掉了。除草剂使用量上的增加大部分是源于抗草甘膦杂草的蔓延。为应对此难题,生物技术公司研发出了抗多种除草剂的作物,包括能抵抗甚至比2,4-D(一种毒性很强的成分)毒性更强的杀虫剂的作物。这种对杀虫剂在基因上的改造,获益的只有种子公司,以弥补其之前因技术缺陷而造成的商业损失。对这些公司来讲,正是那些较早前技术上的不足为它们带来了新的商业上的机会,以销售更多的新型杀虫剂,尽管这些杀虫剂或许将引发更为复杂、棘手的环境、健康问题。

    草甘膦的过渡使用也为农民们酿成了其他的恶果,如作物长势降低,土质退化,引发或加重了作物病害,这些都影响到了作物产量。再者,农民们一旦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就不得不被迫的、大量的使用杀虫剂,进入了不自知的恶性循环链

    作物公司曾宣称草甘膦/Roundup是一种低毒的无害于环境的杀虫剂,该论点已被科学实验推翻。事实上,愈来愈多的实验显示草甘膦会残留在环境中并对环境产生毒性,另外,还对暴露于种植环境或周围的动物或人群有潜在不利影响。

    转基因的性状会通过基因的平行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HGT),经过多种机制漂移到其他作物、野生植物和其他不相关的物种上。HGT的潜在后果还未被适当的评估和监管。

6. 气候变化与能源利用

    气候变化常常被引述为我们需要转基因作物的原因。但事实表明应对气候变化并不需依赖于转基因。因为转基因也解决不了由极端天气状况如干旱与洪涝,以及由二者引发的,或伴随二者产生的虫害与疾病。

    转基因作物并没有为气候变化提供有效的和可持续的解决途径。我们也无法将抵御极端气候事件的复杂特征通过基因工程导入到植物中。世界范围内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作物都依赖于大量使用杀虫剂,这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来进行生产。转基因作物,与其他依赖于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的作物一样,也依赖于会排放大量温室气体的氮肥。

    相反地,在某些情形中,传统育种方式在标记辅助技术的帮助下相对于转基因作物而言能培育出适应气候变化和节氮型的作物。并且传统社区的农民运用其千百年来的农耕经验,也发展出了相应的生态友好型的、益于土质的、保水的农业管理系统。

7. 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转基因作物支持者们认为相关的技术可以解决世界粮食危机,然而这个论点却经不起推敲。因为并没有严谨的科学事实表明相较于传统培育的作物品种,转基因作物的产量更高,或更能适应不确定的气候变化。绝大多数转基因作物都被设计用来抗病虫害,而且都被用作生物燃料、牲畜饲料和食品加工。这些活动于发达国家而言,根本与消除饥饿无关。

    从根本上讲,饥饿并非源于粮食短缺,而是关乎分配不均与贫困的问题。贫困人口没钱购买食物以及没有土地种植粮食。种子公司也开发了一些转基因作物来帮助非洲处于饥饿中的人群,但却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甚至事与愿违,恶化了现状。相对的,利用传统育种技术培育的作物反而更加便宜和有效。育种技术增加了作物品种,这有助于粮食安全;确保粮食安全的另一方面是如何种植作物和管理、经营土地。科学家的基本共识是,解决粮食安全的关键在于运用生态农业式的耕作方法。因其不仅从长久来看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而且还能保育土质,保证了土地的可持续生产和经营。转基因种子和各种化肥的使用常常无益于解决饥饿问题。转基因作物种子的专利权通常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出于保护知识产权或其他规定与需要,农民常被迫不能留种。这样以来,粮食供应的控制权实际上从农户转移到了公司手中,这不利于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粮食安全。

    最后,人类并非已经走到非要依赖转基因作物来解决饥饿问题的千钧一发的时刻。传统育种方式仍然有着强大的、待开发的潜力。它依然可以提供高产的、抗旱的、抗病虫害的和抗极端气候的营养丰富的作物。注:参考文献略;限于篇幅,本刊仅对报告每章节结论部分进行了编译。 

点击进入:蒋高明 专家专栏

免责声明:本文是作者在光明网卫生频道原创专栏内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