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有出息,割过的稻桩也会长谷子。”这句福建省尤溪县民间教育孩子的古老俗语,而今变成了现实。10月11日,来自中国南方稻作区7省市30多位水稻专家,到尤溪县西城镇麻洋村,对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团队承担的农业部再生稻课题进行测产验收,百亩片再生季干谷单产486.36公斤,加上头季稻单产800.9公斤,再生稻全年平均单产1287.26公斤,实现了高产栽培目标。
福建再生稻屡创大面积连年增产,靠的是科技创新到田间地头,选育再生力强的新品种,研究再生稻高产栽培核心技术,并持续推广。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以中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汕优63”做再生稻栽培为起点,近15年谢华安研究团队先后选育出“汕优明86”、“Ⅱ优明86”、“Ⅱ优航1号”、“Ⅱ优航2号”、“Ⅱ优航148”、“两优航2号”、“Ⅱ优623”、“Ⅱ优673”、“两优676”、“宜优673”等一批再生能力强的超级稻、航天水稻和优质稻的新组合,在尤溪县建立再生稻高产栽培示范基地。
目前,中国再生稻种植面积约1100万亩,再生季平均单产136公斤。专家估计,中国南方有5000万亩单季稻田适宜推广再生稻技术,如果都能达到福建尤溪县的产量水平,每年可增产稻谷2000万吨,相当于福建省两年半的粮食消费总量。
专家认为,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加快,面临劳动成本上涨、耕地面积减少的双重压力,节本增效,让有限耕地生产更多粮食的再生稻栽培技术是保障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举措。
为此,中国水稻专家呼吁,应从国家粮食安全高度,把发展再生稻纳入国家战略统筹考虑,建立一批国家级再生稻高产栽培示范县,支持相关科研机构、种业企业研发再生能力强的水稻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