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病症状: 在田间主要症状分为四类:
⑴花叶型:表现为在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的斑驳花叶或叶面皱缩,叶片细长成线状,植株矮化,果实表面呈现黄绿相间花斑,果形偏小。⑵黄化型:表现为病株叶面明显变黄色,叶片枯死造成脱落。 ⑶坏死型:病株部分组织变褐坏死。表现为发病叶面出现坏死条斑,病茎部出现坏死条斑或环斑。发病严重时,引起落果,甚至植株枯死。 ⑷畸形型:植株一般明显矮化,分枝增多,产生丛枝,发生严重时使植株变形。
2、发病条件和危害:病毒喜高温干旱的环境,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35℃,相对湿度80%以下,最适感病生育期苗期至座果中后期。发病潜育期10-25天。一般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与流行。 早春温度偏高、少雨、蚜虫发生量大的易发病;周边毒源寄主多、播种过迟、种植过密、防治蚜虫不及时、偏施氮肥的易发病。
3、防治措施: (1)选栽抗病杂交品种。 (2)引进商品种子在播前要做好种子处理,可在播种前先用清水浸种3-4小时,后在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尽药液后晾干催芽播种。 (3)在蚜虫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防止蚜虫传播病毒。推广应用银灰膜避蚜防病减少传毒来源。 (4)在发病前或发病始见期开始,用菌毒杀星(高浓度)3000倍、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喷药预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药2-3次,能减少感染,增强植株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