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官员转变为民间育种家
陈良桂: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最大享受
《农财宝典》记者 惠婷婷 [《农财宝典》授权中国种业商务网独家发布]
初识陈良桂:身材高大,头发斑白,思维清晰,健谈。和种子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有一个人对他的影响很大,那就是袁隆平。认识陈良桂,就得先从他与袁隆平的关系说起。
与袁隆平建立深厚友谊
袁隆平(左)与陈良桂(右)保持了30多年师生情及友情。
“那时,我作为广东特邀代表去海南三亚参加袁老师主持的两系杂交稻研究年会,从此与袁老师结下‘良缘’。”陈良桂慢慢地回忆着。已是76岁高龄的他,对时间、品种,以及那些与袁隆平的来往记忆犹新,谈起来更是神采奕奕。
“那时”正是上世纪1980年代,彼时陈良桂担任韶关市农业局副局长、种子总站站长职务,以政府官员的身份与袁隆平结识,与会之行承担着推广良种的重要任务。
“袁老师选育的汕优64,产量高、抗病性好,在韶关仅用三年就推开了,速度之快、面积之大、效果之好是前所未有的。袁老师很是赞赏。”因为推广工作做得好,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积累了不少人气,在海南、湖南,袁隆平旗下号称“八大金刚”的八个课题组纷纷邀请其去考察新品种,希望研究成果能够得到有力地推广。
时至今日,两人已保持了三十多年的友好关系,“去年、今年我都去拜访过袁老师。”此时的陈良桂主要是是向袁隆平汇报“多功能核不育系育种”项目的最新进展,“袁老师研究的两系超级杂交稻好比一趟列车,我研究的是其中的一个零件,这不是一般的零件,一旦成功,列车会载得更多、跑得更快。”2009年向袁老师汇报时,他说这个研究很好,具有灭草松敏感致死的核不育系一旦育成并把起点温提高1-2℃,就能解决两系杂交稻两大难题即原种繁殖难,产量低和制种时核不育系育性打摆子带来的巨大风险问题。
形容陈良桂和袁隆平是师生关系,这关系的确存在,他对良师尊崇有加;认为陈良桂和袁隆平是朋友关系,这关系真实,益友相交为兴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