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荐阅读 » 正文

开放平台促成果转化 携手同建大中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05  来源:农财宝典  作者:记者 李晓芬 惠婷婷  浏览次数:325
 

——访北京中蔬园艺良种研究开发中心总经理刘伟

    中蔬作为成果产出型企业,会源源不断推出新品种。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品种推广链条的前端,着重培育品种的前期市场,把更多的推广空间交由合作企业去做。这样会促进研发部门多出品种、快出品种、出好品种,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在刘伟看来,绝对完美的品种是不存在的,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充分发现和挖掘出其价值。

《农财宝典》记者 李晓芬 惠婷婷

    作为大型蔬菜科研院所创建的农业科技公司,中蔬已走过了24个年头,正是顺应改革开放的浪潮,在政策的支持下成为先锋,摸爬滚打,对种业政策变化有着更敏感的神经。凭借科研部门与种业企业的双重身份,中蔬是种业界当之无愧的弄潮儿,面对当代行业发展的新形势,中蔬又将如何立于潮头之端,《农财宝典》专访了北京中蔬园艺良种研究开发中心总经理刘伟。

    依品种制定营销模式

    《农财宝典》:作为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科技成果转化的窗口。从成立初始到现在,中蔬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刘伟:中蔬研发中心最早源自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良繁组。1980年10月,为了成果转化和蔬菜新品种推广,蔬菜花卉所成立了良繁组,接受并完成代繁番茄种子的任务。1984年底,本所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开发力度,成立咨询服务和良繁组,共有6名人员,由科研处一名副处长兼管。1988年1月挂牌成立北京中蔬园艺良种研究开发中心,是注册资金为零的非独立法人机构。1999年2月,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变更为注册资金50万元的独立法人机构,2001年5月扩资为500万元。一直以来,本中心依托蔬菜花卉所的技术优势,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研究成果转化模式,有效服务蔬菜生产。

    《农财宝典》:目前,中蔬是怎么安排全国业务布局的?

    刘伟:业务发展规划主要依据研究所的成果产出情况,特别是蔬菜新品种的选育情况。由于蔬菜品种类型很多,各地的消费和种植习惯千差万别,地域气候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很大的不同,从产品的角度来说,我们在甘蓝、甜辣椒、番茄、黄瓜、大白菜、豆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就地域布局来说,中蔬在全国各地都有重要的良种繁育、试验试种和示范推广基地,发展了一大批营销中心和特约经销处。

    《农财宝典》:在中蔬的全国布局中,华南地区处于一个怎样位置?

    刘伟:华南作为一个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地区,有良好的试验、示范和推广环境;而且秋冬季气候条件较暖和,是全国重要的南菜北运基地,也是较好的良种繁育基地。华南地区对于中蔬的成果培育和示范推广来说,都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

    《农财宝典》:在华南市场,中蔬有哪些优势代表性品种?营销模式有什么特点?

    刘伟:华南地区优势品种主要包括甘蓝、甜辣椒、黄瓜、白菜等,有代表性的如京丰1号、中甘11、中甘21、中椒5号、中椒105号、中农8号、中农16号等十多个,其销售大多数仍采取传统的区域代理制方式。不过,近期中蔬的营销模式随市场需求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依据品种来制定相应的营销模式。我们十分关注成果转化率和成果的市场覆盖率,希望与更多具有品种推广能力和实力的客户合作,互利共赢同谋发展。

    深化企业运营制度

    《农财宝典》:目前,国家大力鼓励商业化育种。针对科研单位,政策则倾向于基础性公益性研究,您怎么看待这种变化?

    刘伟:时代发展到今天,国家将种业提到基础性、战略性、核心产业的高度,种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当然还有挑战。这是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是一种大方向、大趋势。中蔬作为我国蔬菜种业的标杆企业,一定会努力去适应国家的战略需求,争取为实现国家的战略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农财宝典》:在这种政策导向的大环境下,中蔬将如何定位、如何充分利用资源?

    刘伟:国家鼓励以企业为主体来发展我国种业,中蔬的定位当然也要相应地作出调整,不仅仅满足于定位为研究所的一个成果转化部门,更要定位为一个具有很强研发实力和更大社会责任感的大众企业,争取在各方支持下,做大做强,为振兴民族蔬菜种业而努力。

    为此,研究所在积极地进行探索,逐步将成果转化平台由部门管理调整为企业运营,并考虑逐步将商业化育种力量整合进中蔬。商业化育种的研发力量是种业企业的真正资源,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如果能使企业的研发力量强大起来,企业做大就有了核心基础。

    《农财宝典》:中蔬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研究所成果转化的重要部门,另一方面是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供分享?

    刘伟:首先要对品种进行充分的评估。新品种都有一个市场熟化的过程,通过试验试种,找到其切入市场的最佳亮点,同时也要了解其主要缺点,以便扬长避短地进行推广。熟化后,评估其初始价值,进行基本定位,制订相应的推广计划。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很多颇具影响力的品种,比如“中甘21”、“中农26”等等,都经历了比较艰难的市场熟化过程。正是通过不断地发现和解决市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得以修成正果。所以作为推广者,我们对优良品种一定要有信心,不能发现一点问题就简单的一棍子打死,要有进行市场培育的耐心。绝对完美的品种是不存在的,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充分发现和挖掘出其价值,并使之效益最大化。

    其次要加强营销推广网络的建设。不断发现、甄选、培养、吸纳网络成员,增大、细化和加密网络的覆盖范围,是中蔬近些年的工作重点。我们提出了“互利共赢谋发展,携手同建大中蔬”的口号,希望以更加开放、更加务实、合作共赢的理念和各方面的客户进行合作,共建“大家的、大气的、强大的”中蔬大家庭。

    第三是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促进成果转化。和大多数企业不同,作为成果产出型企业,我们的新品种是源源不断推出来的。因此,把主要精力放在品种推广链条的前端,着重于品种的前期市场培育,把更多的推广空间交由合作企业去做。这样就会促进研发部门多出品种、快出品种、出好品种,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也为合作者创造更多的效益产出空间。

    做好内功适应新形势

    《农财宝典》:《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已出台一年多,种企整合已成大趋势,中蔬是否做好了充分应对准备?

    刘伟:中蔬作为研究所的下属企业,在产权、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存在很多的困难,坦率地说,新的《办法》对科研单位下属企业是个很高的门槛,需要克服诸多障碍才能适应其要求。我们也在积极地和相关企业进行探讨,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还是必须先把自己的内功做好才行。

    所以,目前中蔬是着重理清内部事务,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适应新的《办法》。只有符合国家政策方面的要求后,对外合作与整合,才有真正的基础,才能得到更多更好的支持。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确实还需要一个过程。

    《农财宝典》:近两三年来,蔬菜种子企业愈发感到生存压力,按照新政,很多企业难以申请到经营许可证,您认为这些企业应该如何转型?

    刘伟:勿庸置疑,要生存下去,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满足新政的要求,其他办法都治标不治本的。当然,对外合作或者说整合也算是一种办法吧,新政的目的也就是这么引导和鼓励的。中小型企业可能适合走合作或者整合的道路,抱团取暖,比如建立股份制公司等,小型或个体种业企业可能是去寻求成为代理商。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发展计划,只能说,按照新政要求,合适的就是最好的。不过,如果可能的话,我倒是支持多给一些诚实守信的企业适当的时间和空间去调整和成长。

    《农财宝典》:今年秋季北方蔬菜普遍遭遇大面积滞销,对此您怎么看待,对来年的种子市场会造成什么影响?

    刘伟:按照统计数据,近些年全国的蔬菜面积和产量基本上是处于饱和状态,遇到适宜的气候条件,蔬菜大量地集中上市而出现普遍的滞销情况毫不奇怪。

    大家都明显感觉到,近些年蔬菜价格的波动幅度和频率很高,农民种菜听天由命。长期以来,我国的蔬菜生产都没有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和布局,或者说即便有,也形同虚设,执行不到位;基层的蔬菜生产长期处于放任状态,没人管得了也没人敢管;有些管理措施也经常是慢半拍,该放的时候才去收,该收的时候鼓励放。这些现象说明我们的蔬菜产业出现了系统性的问题,需要对生产、储运、流通、消费等环节建立协调机制,通盘考虑、整体协调,并能令行禁止,执行到位。这不是一件易事,需要进行顶层设计,要有卓越的机制、智慧和勇气。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