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李开斌团队:三十年育成“楚粳”高原超级稻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18  来源:瞭望  作者:记者 王长山 周洪鹏 袁雪莲  浏览次数:267
 

    希望国家政策和相关的项目、资金能进一步向基层农科部门倾斜,在人才待遇、科研条件等方面给予进一步的改善。

    应用面积超5000万亩、增产稻谷超30亿公斤……云南省楚雄州农科所水稻育种栽培站站长李开斌带领研究团队潜心“楚粳”系列水稻品种选育研究,克服了高产与优质兼顾的难题,在高原超级粳稻育种研究中取得重要突破。“楚粳”系列中的“楚粳28号”更是连续四年百亩示范方验收平均亩产逾950公斤,2010年创造了亩产1002.11公斤纪录。

    高原超级稻种研究获突破

    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光芒。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龙街乡五福村村民任本兰带着十多位村民,有说有笑地到自家的水稻田里开镰收割。“上一年这块地亩产有900多公斤,今年穗子这么大,颗粒也饱满,产量应该更高吧。”任本兰满脸喜气地说。

    任本兰家中的三亩地是楚雄州大姚县超级稻“楚粳28号”百亩方示范片的一部分。2012年9月10日,农业部验收专家组对百亩方示范地进行实地测产验收,任本兰的稻田是被随机抽中的田块之一。

    经过现场随机采取田块、收割脱粒、测定杂质、产量计算等严密程序,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宣布:云南省楚雄州超级稻“楚粳28号”百亩方现场实收测产平均亩产956.9公斤。这一数据再次延续了“楚粳28号”的高产纪录。

    “楚粳28号”是楚雄州农科所李开斌研究员和他的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研究选育而成的超级稻新品种。该品种属中粳中熟种,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抗性强,大田生产也充分表现抗稻瘟病。

    李开斌团队充分利用温室,采用“集团混合法”连续加代与株选鉴定相结合的育种技术,使单个品种的育成时间缩短2--3年,近年来达到一年多育成1个品种水平,选育技术独特,成效显著。30多年来,李开斌和他的团队攻难克坚,共育成云南省审定合格的“楚粳”系列品种23个,其中包括云南两个超级稻品种“楚粳27号”和“楚粳28号”。

    2007年,“楚粳27号”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实现了云南超级稻品种的突破。其百亩示范方验收亩产连超900公斤,居国内高原粳稻领先水平。1998年开始,李开斌用“楚粳26号”作母本与96Y-6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2003年,由于综合性状表现突出,“楚粳28号”诞生;2012年初,“楚粳28号”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

    据介绍,“楚粳28号”全生育期170天左右,株高105--110厘米,株叶型好,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抗性强的品种,大田生产也充分表现抗稻瘟病。李开斌介绍,该品种高产与优质结合,生产应用平均亩产超710公斤,比当地其他主栽品种亩增70多公斤。

    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楚粳28号”的十余项指标进行了综合测试后得出结论;米质分析达国标优质米一级标准。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戴陆园向本刊记者介绍说,高产与优质向来是对矛盾体,往往产量高米质就下降,但“楚粳28号”克服了这个难题,既高产又优质。

    2012年10月,云南省科技奖励办公室邀请相关院士和省内外相关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楚粳28号”选育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高原超级粳稻育种研究国际先进水平。

    潜心稻种研究的“工作狂”

    “看到乡亲们辛苦一年,收的粮食还不够填饱肚子,我就想利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大家的温饱。”1958年出生于楚雄州牟定县山区的李开斌说,当时家乡的稻谷亩产量只有100公斤左右,半饥半饱成了他刻骨铭心的记忆。

    1977年从楚雄农校毕业后,李开斌来到了楚雄州农科所工作,“楚粳”系列水稻品种的创始人邓有成将李开斌领进了水稻研究的大门。在农科所的简陋环境里,李开斌一干就是36年。

    个子不高、皮肤黝黑、手里拿着泡了茶水的玻璃罐头瓶,不时用手擦拭眼泪,这是李开斌留给本刊记者的第一印象。“李老师脑中就想着水稻,是个工作狂。常常一身泥水,虽然是搞科研的,但比农民还农民。”楚雄州农科所高级农艺师阮文忠说。

    2010年6月,李开斌因脑部肿瘤进行开颅手术,术后留下经常流眼泪的后遗症。手术一个多月,伤口还未愈合,他就忍着疼痛来到试验田,在同事搀扶下下田选种,一干就是一个多月。不断用毛巾擦拭汗水的场景让阮文忠印象深刻。“这么大的手术至少要休息半年,为了水稻李开斌从不顾惜身体。”

    “十多年、几千份育种研究材料都在田里,一不小心就前功尽弃了。自己配的组合,只有自己最了解,所以要自己动手。”李开斌淡淡地说。

    李开斌在稻田里忙碌的身影已深深刻在同事们的脑海中。他挂着一个布口袋、拿着小竹棍躬身在稻田里的画面让高级农艺师黄文兴很难忘记。跟随李开斌十多年的黄文兴说,这些年“感觉李老师总是在田里忙碌”。

    做杂交育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李开斌每天要在接近40摄氏度的温室内呆六七个小时;每年近10亩的选种,每亩3万多株,每天一站就是十多个小时;一身泥,一身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心扑在稻种选育研究上的李开斌被同事们戏称为“亡命之徒”,但李开斌总是说,“不付出哪能有收获呢?”

    楚雄市苍岭镇苍岭村村民刘德华近几年开始租田种水稻,在刘德华眼中,每次李开斌来田间指导感觉就像个农民,戴个草帽,一身泥水,不同的是他还要记录数据,问东问西。“我种的150多亩地用的都是“楚粳”系列品种,产量很稳定,亩产量700公斤左右,米质也好。亩收益比以前增加不少。”刘德华介绍,在苍岭村种植“楚粳”系列品种的面积占90%以上,前些年老品种亩产量在400公斤左右就很不错了。

    有关专家认为,“楚粳28号”适合中海拔地区种植。据介绍,该品种不仅可在云南省1500米至1940米海拔范围内种植,国内外相同气候带范围内均可推广。目前,“楚粳”系列品种已在云南等地广泛种植。

    让更多农民受益

    据介绍,“楚粳28号”在生产应用中表现出了广泛的适应性。其种植区域不仅从“滇中温暖稻区”扩大到了迪庆、昭通及四川、西藏等生态条件更为复杂的种植新区,还在老挝落地生根。李开斌说,“楚粳28号”2012年推广面积超过200万亩。

    云南省农业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楚粳28号”品种在我国南方中海拔地区迅速推广,云南累计种植面积近600万亩。与云南原主栽品种相比,“楚粳28号”亩增72.74公斤。

    李开斌说,“楚粳系列”编号现已到40号,成为云南推广应用面积最大的主栽品种。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楚粳”系列品种应用面积累计逾5000万亩,增产逾30亿公斤。楚粳品种良种覆盖率占全省适宜稻区的80%以上。

    刘德华说:“李开斌老师他们研究出的水稻种子对我们帮助很大,我们很感激,过年时都想请他来家里吃饭。”楚雄州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李开斌团队30多年来致力于“楚粳”系列水稻育种,先后育成“楚粳”系列水稻品种23个,取得重大经济、社会效益,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

    2012年9月,农业部科教司组织有关专家对“楚粳28号”百亩示范片进行田间测产验收后认为,验收百亩方田间表现生长整齐、清秀、无病虫害发生,该品种产量潜力、品质、抗性表现突出,建议进一步加大示范推广力度,迅速在生产上发挥作用。

    李开斌说,现在“楚粳28号”的推广范围主要是在温暖稻区,在其他地方进行推广仍然面临技术上的瓶颈。因为“楚粳”系列的水稻品种基本不含矮基因,在低海拔地区种植时会出现植株过高的情况,易倒伏,这会导致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也会增加收割难度。

    作为“楚粳”系列品种的受益者,刘德华等稻农希望加强水稻种植方面的指导,还希望水稻产量进一步提高。有关专家建议李开斌及其团队,一要继续加强超级稻新品种选育攻关工作不松劲,力争在高产、优质、广适、抗逆的协调统一上取得突破;其次要加强超级稻配套高产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根据品种特点、区域条件和技术水平,分区域、分品种组装集成相应的超级稻栽培技术体系;三要切实抓好技术培训与指导,确保品种技术到户到田。

    李开斌说,下一步他们将重点考虑在确保水稻高产优质的前提下,提高“楚粳”系列的广适性,尤其是在海拔较低的温热稻区的适应性,把它推广到更多的地区,“让更多的农民受益。”他希望国家政策和相关的项目、资金能进一步向基层农科部门倾斜,在人才待遇、科研条件等方面给予进一步的改善。□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长山 周洪鹏 袁雪莲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