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农作物生物育种是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融合了分子标记、杂交选育等常规手段的先进技术,是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现试从战略层面对其发展问题做一分析和探讨。
一、生物育种创新和产业化正在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
1、以转基因为核心技术的生物育种是科学发展的必然
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服务组织(ISAAA)发布的全球生物技术作物(又称“转基因作物” )种植的最新统计数据,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012年较2011年又增长6%,达到1.703亿公顷(折合25.55亿亩,为我国耕地面积的1.4倍)。与产业化发展之初的1996年相比,17年间面积增长了100倍。全世界生产的81%的大豆、81%的棉花、35%的玉米、30%的油菜已都是转基因品种。目前除28个国家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以外,还有30个国家批准进口转基因产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相关区域的人口已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三以上。
另据统计,从1996年至2011年的16年间,全球种植以抗病虫、抗除草剂性状为主的转基因作物增产价值达982亿美元,相当于节约了1.087亿公顷的耕地;改善了1500万农户、近5000万贫困农民的生计;减少了4.73亿公斤化学农药的使用。此外,种植转基因作物还加快了少耕、免耕栽培技术的推广,因而增加了土壤中碳的储量、节约了农机燃料消耗、显著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仅2011年就减少了231 亿公斤CO2排放(相当于1020万辆小汽车的排放量)。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农作物生物育种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已进一步显现,其推广速度之快、应用范围之广更令世人瞩目。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增长并没有因对其安全性有争议而放慢脚步,更显示出转基因技术强大的生命力。生物技术已成为引领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其扩大应用已成为科学发展的必然。近悉,以节水耐旱玉米和富含维生素A大米为代表、兼有多种优良性状的新一代转基因作物即将在国外投放市场。可以预见,随着研究的继续深入和技术不断创新,生物育种还会向食品、医药、化工、能源、环保、材料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其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2、许多国家已将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
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不仅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而且加速了农业结构、产业布局、生产经营体系等一系列变革,成为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如美国在整合转基因和常规单杂交技术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商业化育种和规模化种植,1996年以来玉米单产提高了约25%,目前已突破10吨/公顷,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已达到玉米总面积的90%。另据统计, 2006—2011年全球种子市场呈不断扩大之势,其中非转基因种子年均增长率为5.4%,而转基因种子市场年均增长率高达21.8%。近年许多国家因金融危机而经济低迷,但引人瞩目的是一些国家的农业没有削弱反而不断增强。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还不到2%,而农产品净收入增加接近20%。又如跨国企业孟山都公司近年通过科技创新、企业并购、资本渗透等手段一跃占据全球农业生物产业之鳌头。该公司连续三年生物育种年投资超过1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5家A股上市公司研发总投入152倍);2011年新品种销售额高达118亿美元,(约为我国近7000家种子企业总产值的两倍)。以生物育种技术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种业正在成为发达国家新兴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除发达国家外,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也值得重视。例如与我国同属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的巴西近年抓住生物技术蓬勃发展的机遇,大力推进农作物生物育种产业化,使农业集约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巴西2005年才真正开始推进转基因作物发展,2012年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棉花种植面积已达到3660万公顷(为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10倍),位居世界第二,增速跃居世界第一。巴西转基因大豆大量出口到中国、欧盟和日本,总额达165亿美元之巨。生物育种已成为推动巴西农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3、科学评估和依法管理能够保障转基因新品种安全
转基因作物问世已近30年,实现规模化应用也已长达17年。尽管有关“转基因安全” 的争议时起时伏,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由于各国实施了规范管理和科学评价,转基因作物种类、种植面积、加工食物种类和食用人群仍在逐年扩大;全世界每年上亿公顷土地种植转基因作物,数亿人群食用转基因食品,迄今并未出现确有科学证据的转基因食用和环境安全事件。因此,应当肯定:经过科学评估、依法审批的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它的风险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近年都分别做出了“转基因育种与传统育种同样安全”的科学结论。作为转基因食品官方监测机构的欧盟食品安全局(IFSA)也表态:“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已经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作物相比于常规作物会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更多潜在和现实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 去年9月法国人塞拉里尼(Seralini)抛出“转基因玉米NK603喂养大鼠致癌”的推论,IFSA立即出面声明予以否定,欧盟各国政府机构相继表态,一场风波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