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丰收的快乐带给农民——记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 农民日报 》( 2013年11月25日 08 版)
丰乐种业是国内第一家设立科研机构的种业企业。1998年成立丰乐农科院,同年,在全国农业企业当中率先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9年丰乐种业企业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种业为主导,农化、香料产业齐头并进,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公司,公司以振兴民族种业为己任,致力于“”,力争把丰乐品牌打造成为国内竞争力最强、影响力最大、辐射范围最广的“中国种业领军品牌”。
丰乐种业是国内第一家设立科研机构的种业企业。1998年成立丰乐农科院,同年,在全国农业企业当中率先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09年丰乐种业企业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11年和2013年分别被评定为安徽省优秀企业技术中心,2012年被评为安徽省“十一五”技术创新先进集体和安徽省产学研示范企业。
丰乐种业是国内较早开始构建商业化育种测试体系的种业企业之一。公司率先在国内组建分子标记育种实验室,开展分子育种研究。在安徽、海南、四川等地新建和完善了育种试验站9个、生态测试站14个,建立了针对品种适应性研究的生态测试网点124个,初步形成了商业化育种的测试体系。通过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大大提高了品种选育的效率。
目前,丰乐种业已是安徽省、合肥市两级西瓜甜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合肥市两级两系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研发平台的承建单位。公司在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研发上,取得了业内瞩目的成就。
公司拥有由育种、遗传、植保、分子生物、农学等多学科构成的商业化育种队伍60多人。按商业化育种要求,已初步形成专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企业专业研发团队。其“优质高产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研发团队”于2009年被安徽省委组织部评定为安徽省第三批“115”产业创新团队。公司还建立健全了技术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和科研项目(课题)成果的奖励制度。
为保障自主研发体系建设的稳步推进,公司自主研发投入每年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以上,2010~2012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为5.62%,研发投入与公司的销售收入同步增长,每年呈递增趋势,2012年,种业研发投入超过4046万元,占种业销售收入的5.67%。
多年来,丰乐种业与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安徽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30多家国内外种业、农用化工科研机构、企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40多项,共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创造了效益的同时,提升了企业整体研发水平。
企业技术中心在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的同时,还与美国、以色列、法国、巴基斯坦等国外多家企业开展新产品合作开发研究,以及开展经常性的行业科技与信息交流活动,推动了企业国际化的进程。
自2010年以来,公司先后开展科技项目34项,承担国家和省级项目5项。拥有“两系杂交水稻安全生产控制技术体系”等数十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并申请专利和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公司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作用,参与制订国家及地方行业标准17项。重点加强应用型的技术创新和品种培育,构建科企协作体系。广聚资源,育成和通过审定了一大批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新品种20多个,并通过加强农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体系的建设,为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产业化效益做出了积极贡献。
公司在安徽、江苏、甘肃、新疆、四川等地拥有稳定的农作物良种生产基地,建立不同生态区的种子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的安全制种技术体系,制定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规程,提高规模化制种产量和质量。
同时,通过不断探索先进的种子加工技术,引进先进加工设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子质量。2012年、2013年先后共投资7000多万元改建和新建了合肥加工中心、武汉加工中心、张掖加工中心和亳州加工中心,提升了种子加工的自动化水平。
本报记者崔丽整理
激励
●公司内部设置六级科研岗位18个档次,采取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分配制度和科研人员职业晋升通道。
●对自主研发审定的品种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成果产生经济效益的按比例提成到位,对有突出成绩的科技人员另行重金奖励等。
●每年开展总结评比表彰活动,每两年开展1次科技进步奖励大会,近几年奖励总额达700多万元。
合作
●自2010年以来,公司先后开展科技项目34项,承担国家和省级项目5项。
●拥有“两系杂交水稻安全生产控制技术体系”等数十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并申请专利和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公司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作用,参与制订国家及地方行业标准17项。
●重点加强应用型的技术创新和品种培育,构建科企协作体系。广聚资源,育成和通过审定了一大批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新品种2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