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2013年终盘点:企业逐步成为商业化育种主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2-23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265
 

    创新能力有飞跃

    本报记者 宋修伟

    政策提振发展信心

    国家积极出台政策、划拨专项支持引导企业进行科研创新。农业部推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北京德农等8家骨干企业合作成立中玉科企联合种业技术公司,探索商业化育种新机制,同时推进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分子育种平台建设;国家发改委投资近3.4亿元支持企业进行生物育种能力建设;科技部将主要农作物商业化育种列入2012年备选专项;财政部支持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建设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并会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出台政策免征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所得税以加强企业研发力度;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支持种业企业科研人员出国留学培训;各地方政府也纷纷采取措施支持种业企业加强科研创新。

    在政策不断激励下,企业逐步加强科研创新能力投资建设,全国种业前十强企业科研投入比由2010年的3.8%提高至2012年的6.1%。

    让科研生长在企业里

    在种业新政的激励下,一些实力较为雄厚的种子企业已经开始了自身研发体系的建设步伐,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和队伍,构建研发平台。原有的传统的、个性化的育种,正逐渐转变成现代化的、以基因组信息为依据、以生物技术为手段、具有高度预见性的科学育种。

    在科技资源整合方面,隆平高科实现了内部研发平台整合升级。2013年,该公司注资1亿元,整合原有的基因公司、生物技术实验室、亚华种业科学院等科研资源,设立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集中力量专职进行杂交水稻等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

    在中种集团武汉光谷科技中心分子育种实验室,基因组育种部总监周发松博士介绍,研发中心已经初步建立了SNP芯片检测平台及全基因组选择育种体系,创制了全球第一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公司已经实现育种过程的科学控制,即根据育种设计选择目标基因进行组合,创造理想基因型。“想要什么品种,我们就能找到现有的基因,这对于缩短品种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将大有帮助。”周发松说。

    借力实现资源共享

    一些企业开始探索科企合作、企企合作的道路,畅通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渠道。2012年3月,8家玉米种子骨干企业携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共同组建起中农华玉种业联合创新有限公司。作为8家企业之一的河南金博士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闫永生说,“8+1”的科企合作模式让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更为紧密,企业所有品种都是公开的,并全程参与育种过程,大大加快了良种推广速度。

    江苏大华种业联合大北农生物技术中心、国家玉米改良中心、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等单位组建了农作物生物育种工程实验室,对DH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工程化育种、转基因育种等生物育种关键技术进行研发、系统集成与验证。

    隆平高科与11家主要水稻种业公司共建国家级杂交水稻生物技术平台,以资源整合的方式建成国际一流的分子技术平台,为种业企业育种提供强大的生物技术支撑。

    科研实力的增强,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近几年来,国家审定品种中,企业自育品种186个,占国审品种22%,尤其是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种子企业自育品种增长较快,玉米由45%提高到60%,水稻由30%提高到38%,分别比三年前提高10个和8个百分点。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