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农民日报]:“张掖玉米种子”名片如何保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01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169
 

 

    绘图:吴狄

    编者按:“十一五”以来,甘肃省张掖市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产种4.5亿公斤,可提供全国40%以上的大田玉米用种,在中国,“有玉米的地方就有张掖的种子”;2011年9月,“张掖玉米种子”获得了全国唯一的农作物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证书。

    哪里有广阔的市场,哪里有丰厚的利润,哪里就可能容易滋生违法乱纪现象。近年来,一些无证生产企业和个人披着“张掖种子”的外衣,大肆无证生产玉米种子。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合法种企、广大种农的利益和张掖制种的良好声誉,抑制、杜绝无证生产的乱象,才能维护“张掖玉米种子”这张“名片”,才能护佑张掖制种健康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缪翼

    8月中旬,记者来到全国最大市级玉米制种基地——甘肃省张掖市,随处可见成片的玉米制种田。这个时候,张掖100万亩制种基地的玉米已全部完成去雄、杂交授粉,只等待9月中下旬收获种子了。

    然而,经过多方采访,记者却发现一派繁荣景象的背后,竟然存在无证企业和个人私下与村社落实制种面积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玉米制种基地的正常生产秩序和农村社会稳定,也为种子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这种无证制种行为令种子管理部门、种子企业、基地制种农民深恶痛绝。

    据张掖市种子管理局局长张东昱介绍,张掖生产的玉米种子因其优良品质获得了市场的认可,销往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北、西南地区的20多个省市区,其良好的口碑和品牌效应,吸引了大批外地客商纷纷落户张掖从事玉米制种,同时也吸引了社会上一些闲散资金进入制种行业进行无证生产。从制种成本看,无证生产者的制种成本要远远低于合法的制种企业,合法企业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加工场所等建设费,企业运行费,加工机械折旧费,各项税费和支付农民的制种费用等等,而无证生产者只需要支付农民的制种费用,成本相对较低,利润空间大。

    无证生产毁产业坑企业害农民

    经过多方走访,记者深刻体会到无证生产带来的各种弊端。无证制种一天不绝,产业、企业、农民的忧患就一天不会消除。

    俗话说:一条鱼腥一锅汤。在张掖,玉米制种面积约100万亩,品种组合400多个,年产优质杂交玉米种子4.5亿公斤,可以满足全国2亿多亩大田玉米的生产用种。张掖玉米种子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产业化程度最高、农业效益最为显著的支柱产业,如果无证企业和个人生产的假种子大量流向市场,对“张掖玉米种子”的损毁程度不言而喻,毁掉的恐怕将是整个制种产业。

    “张掖的玉米种子之所以被市场广泛认可,因为我们的种子无论从纯度、芽率、净度,还是水分都符合甚至超过国家标准。制种的难点在于隔离,张掖正规的制种基地要求不同品种的制种田之间至少有200米的隔离区域,以免降低玉米种子纯度。”张东昱介绍,“而无证制种的企业或者个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常常无视制种的关键技术问题,令种子的纯度大打折扣,为种子质量埋下隐患。”

    “无证生产玉米种子行为,是对制种企业最大的伤害。”这是张掖市多成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多成在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一切违反公平竞争的行为,都会使市场秩序变得混乱。制种企业作为种子市场的主体,无疑是这场无序竞争中的“受害者”。“我市有正规制种公司六七十家,而无证生产种子的企业或个人至少有一两百个,他们少则五六百亩,多则上万亩的制种规模,甚至让我们这些‘正规军’生畏。”王多成说,“无证生产的种子一斤比基地生产的种子多卖5分到一毛钱,又没有前期的科研投入、技术人员服务管理等费用,利润空间是相当大的。”

    面对如此严重的种子侵权现象,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至关重要。王多成表示,“希望相关管理部门今后能够以查代管,从而震慑无证生产者,保障种子质量,规避安全隐患。”

    张掖的农民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从事玉米制种,当地的农民基本都是制种专家,也都因为玉米制种鼓了“钱袋子”,农民年人均玉米制种纯收入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主产区农民人均玉米制种收入达4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基于此,部分农民萌发了“兼职”的念头,私自与无证生产单位和个人签订制种合同。这些单位和个人制种不讲原则和理性,如果任由他们盲目生产,最终将导致种子库存积压,价格走低,同时,无证生产的种子质量存在风险,不出问题便罢,一旦出了问题,那一纸私定合同便如同空文,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最终受害的还是他们。

    张掖玉米种子产业是联系农户最紧密的产业,玉米种子与农民利益休戚相关,农民只有选择与正规制种企业合作,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利益最大化。

    防患于未然多种做法杜绝无证生产

    在落实玉米制种面积过程中,一些无证企业和个人随意哄抬价格,随意承诺条件,撬挖种子生产基地墙脚,这些行为严重侵害了合法企业和农户的正当利益,扰乱了正常的种子生产秩序。为了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玉米种子行为,切实维护企业和农户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玉米制种产业健康发展,早在2010年,张掖市人民政府就发出了《关于严厉打击无证非法生产玉米种子行为的通告》。张东昱说:“这表明了我们取缔无证生产的决心。”

    加大执法力度,形成长效机制。种子管理部门和农业综合执法单位要加强源头监管,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形成打击涉种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同时,要设立举报奖励制度,动员全社会积极举报无证生产行为,对举报的情况查实后给予举报者奖励。

    防患于未然,保护农民利益。对私自签订制种合同的违规行为,加强思想教育,讲清危害,引导基地农户主动了解合同的真实内容,提前终止,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不上当受骗。对造成农民利益严重损失、后果严重者追究其刑事责任。

    做大做强企业,让农民可以信赖。目前,我国玉米种子市场供过于求,一些企业因种子积压严重或资金回笼困难,不能按时兑付农民制种款,造成农民产生“另辟蹊径”的念头。企业应有长远目光,不拖欠农民制种款,还要想方设法降低风险,让农民充分信赖。

    培训制种农民,转变陈旧观念。采取“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的方法对农民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向农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引导农民发展适合当地且收益较高的特色产业,逐步缓解对玉米制种的过度依赖。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通过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吸引国内外有识之士来张掖投资兴业,15家育繁推一体化企业进驻张掖,从事杂交玉米种子基地建设和生产。截至目前,全市已兼并重组企业15家,由2013年以前的74家减少到60家。全市已建成现代化农作物种子加工中心20个、果穗烘干线56条、籽粒烘干线60条、加工包装线35条,加工能力达到5亿公斤以上。

高于国标的张掖标准

    张掖的玉米种子质量标准一直高于国标,在甘州、临泽和高台三县(区)建成相对集中、长期稳定的“四化”精品玉米杂交种子生产基地的同时,通过加强质量监管和田间管理,张掖拟进一步提升机械化单粒播种玉米种子质量,制定发布新的玉米种子质量标准。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