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棉花专家指导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为加强棉花生产后期管理,根据不同棉区棉花生产情况和气候特点,以保铃增重为目标,加强后期肥水管理,做好防灾减害工作,全力夺取棉花丰产。
一、长江流域棉区
长江流域棉区正值秋桃形成的关键时期,各地应充分利用后期光照足、温度高的有利气候条件,加强管理,夺取高产。
(一)科学补肥。根据棉花生长情况,对结铃迟、中下部成铃少、长势较旺的棉田,采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根外喷施;对棉株顶部果枝短、生长缓慢的棉田,应及时进行根外施肥,促进上部果枝伸长;对缺硼缺钾的棉田,及时喷施硼肥、钾肥,补充后期养分,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脱力早衰。
(二)加强田管。一是排水降渍。各地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及时清理和疏通农田沟渠,抢排棉田积水,如遇台风暴雨天气要及时扶理棉株,适时松土。二是整枝抹芽。对营养生长过旺、赘芽丛生的棉株应及时整枝,去除无效枝叶及赘芽,并对棉株下部过熟棉铃及时采摘、晾晒,以防烂铃。三是喷药催熟。对棉花晚发、秋桃多、不能正常开裂吐絮的棉田,根据天气和长势,宜在铃期45天以上、气温20℃以上、初霜期前20天喷施乙烯利进行催熟。
(三)综合防治。密切关注四代棉铃虫、四代棉盲蝽、烟粉虱等害虫的发生情况,选准药剂,及时用药,适期防治。
(四)及时采收。正常棉铃以吐絮5~7天后采收为宜,在籽棉采收、晾晒、包装等环节重视颜色分级,将白色花与暗淡花、好花与僵瓣花、霜前花与霜后剥桃花、正常吐絮花与污染花实行分收、分晒、分储、分售。
二、黄河流域棉区
依据黄河流域棉区棉花长势,后期生产要以增加秋桃、及时采收为重点,控制棉田早衰、晚熟等现象发生,加强肥水管理,以防烂铃。
(一)肥水运筹。一是对于因脱肥发生早衰现象的棉田采用3%尿素配0.5%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光合微肥进行叶面喷施。二是田间浇水应视降雨情况和土壤墒情而定,后期浇水不宜重新开沟,高产田和繁种田浇水应持续到9月中旬。三是加强清沟排渍,保证排水畅通,以防棉田遭受渍涝危害。
(二)科学管理。一是旺长棉田与晚茬棉田提倡整枝除叶,去除空枝、老叶,防止田间郁蔽。二是高大杂草和菟丝子等恶性杂草应及时清除,并进行推株并垄,以增加田间通风透光。三是晚熟棉田应看天、看苗喷施乙烯利,喷施要求为适宜铃期40~45天,气温在20℃以上,喷施时间大致在初霜期前20天。
(三)防治虫害。加大对棉田灰飞虱、棉盲蝽、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虫害的防治力度,做好统防统治,减小因高温干旱、棉株贪青晚熟等因素造成的棉田大规模病虫害发生的几率。
(四)合理采收。一是正常棉铃以吐絮5~7天后采收为宜,采收要用棉布兜。二是采收、晾晒、包装、储藏等要重视籽棉颜色,操作上,要把白色花与暗淡花,僵瓣花与白花、霜前花与霜后剥桃花、正常吐絮好花与污染花实行分收、分晒、分储、分售。三是晾晒籽棉场地要保持清洁干净,采收、晾晒、储藏应控制“三丝”混入籽棉,确保原棉质量。
三、西北内陆棉区
针对今年棉花后期生产特点,围绕保龄增重,以促进中上部棉铃发育,防咬、防烂、防干、防止早衰、防贪青晚熟等为目标,加强棉田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整枝催熟。
(一)棉田管理
1.正常棉田。一是停水不宜过早,且应结合滴灌追施尿素,防止早衰。二是视叶色、叶功能状况,喷施尿素或磷酸二氢钾叶面肥。
2.早衰棉田。一要保证灌溉,推迟停水,特别是到棉花吐絮时,土壤持水量应保持在55%~60%,防止过早停水。二要加施硼锌、微肥,中后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防止棉花早衰。三要用尿素或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水溶液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可起到增铃重、提高衣分和品质的效果。
3.贪青晚熟棉田管理。一是水控,减少灌水量,延长灌水间隔,提早停水。二是肥控,减少肥料用量、氮肥用量。三是人工整枝,去除侧枝和二次生长的枝叶赘芽,也可采取推株并垄等办法。四是适时施用乙烯利等催熟剂进行催熟,施药前要认真阅读农药标签,按规定操作。
4、机采棉田管理。喷施脱叶剂要以适量喷施为原则,选择棉花顶部棉铃基本成熟、80%以上的棉铃达到45天以上、气温稳定在18~20℃的时期进行喷施较为适宜,脱叶催熟剂必须在采收前18-25天喷施。
(二)综合防治。重点做好黄萎病、棉铃虫、红蜘蛛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棉蚜虫、棉铃虫等害虫防治时要注意混合用药、轮换用药。
(三)合理采收。手采棉要重点搞好“四分”,严格控制“三丝”混入籽棉;机采棉要在棉田脱叶率为90%以上、吐絮率达到95%以上才可进行,机械采收完毕后,应及时进行人工清田,以便减少损失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