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棉价跳水一年白干 湖北棉农丰收却"笑不起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2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浏览次数:217
 

湖北棉农丰收后却“笑不起来” 

棉价跳水一年白干,盼补贴细则早落地 

  新华社武汉12月17日电(记者李建平、沈翀、黄艳)初冬的江汉平原,大部分棉花已采摘完毕。作为长江流域最大产棉区的湖北,种棉农民并没有太多丰收的喜悦,今年籽棉收购价格徘徊在3元左右一斤,比他们的心理预期少了1元多。

  “今年的棉花价格是大跳水,但是老堆在家里又不好保存。这一个月我把家里剩下的籽棉陆续卖了出去。”湖北省潜江市总口农场陶合岭分场支部书记陈新年说,“10天前卖了700斤,价格是2.8元一斤,过两天再去卖1000斤,估计价格更低。”

  “价格低于3.5元甚至4元一斤,我们算是赔本,劳动力白搭进去了。”仙桃市杨林尾镇六合村一组棉农陈国奇算了一笔账:“种子、农资、肥料一亩地500多元,加上每亩投入10多个人工,现在人工费用又高,一天一个人100元,产量好的一亩地也就500斤籽棉,按3元一斤卖,这一年就是白干了。”

  在总口农场的一个棉花收购点,记者看到十几名农民稀稀拉拉地在卖棉。“以往可不是这样,收购点经常忙得挑灯夜战。”收购点的工作人员说,“不像现在,一眼望去就可以数清人数。”

  今年是我国棉花取消临时收储政策,代之以目标价格制度的第一年,目标是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今年新旧政策交替之时,我国棉花产业经受着政策变化带来的阵痛。

  仙桃市供销社副主任唐春林介绍说,对于加工企业来说,按3元一斤收籽棉,把各种费用算上,加工成皮棉成本是14000元一吨,但是市场上现货皮棉价格大约13000元一吨,越收购越亏本。对于纺织企业来说,用国际进口棉的成本更低,用国内的棉花依然是亏本。

  与之相对应的是农民种棉积极性的锐减。在总口农场的农资供应店,记者了解到,棉花种子乏人问津。以往此时热销的棉种“高棉318”,到现在整个农场才预定600袋,也就是大约能种植600亩,相当于以往的6%。一些农户表示,明年不打算继续种棉花了。种粮可以机械化,不影响外出打工,种棉花费人工,打药、整枝、采摘费力费时,棉价再跌就太不划算了。

  11月初,内地棉花补贴政策终于浮出水面,山东、湖北、湖南等9省棉花价格补贴明确,今年的补贴标准为2000元/吨,补贴方式由各省自主决定,然而,几十天过去了,相关细则仍未出台,农民翘首以盼,收购企业也在观望。

  “按面积补,按产量补,还是综合考虑?棉花收购快近尾声了,细则还没落地。”唐春林说,“如果确定按产量补,而农民已经把棉花卖给小贩或者小厂,到时候连个证明都没有。我们向农户宣传,一定要把棉花交给有资质的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并保留好交售棉花票据,避免影响补贴领取。”

  鄂城区长岗镇火炬一组的农民夏金华期待多日,最后扛不住,还是把5000斤棉花卖给了小贩。夏金华说:“有补贴或多或少对我们来说能够增加点收入,这么好的政策应该早点落实,我们才踏实。”

  专家认为,棉花价格向下逐步向国际水平回归过程中,产业链各环节的阵痛是市场化必须付出的代价,但是应妥善做好配套工作,照顾各方的利益,使政策最优化。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