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规划制种基地。兼顾制种历史、群众基础、自然条件、社会化服务发展等因素,规划确定普顺、周嘉、沙坪、曹回、新民、高安等6个乡镇建设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划分现代种业园区、制种示范区、制种主产区。
(二)明确重点建设内容。一是以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整合涉农资金建设基地道路、机耕通道,使农业机械、农用物资和农产品能顺畅通达。二是以监管服务能力建设为抓手,建设种子信息管理平台和质量追溯系统,逐步实现种子生产全程质量监管。三是以全程机械化和集成技术建设为突破口,推进水稻制种社会化服务,推广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四是以落实保障机制为推动力,充分调动制种企业、合作社、大户,以及制种乡镇的积极性。
(三)实行工程招标和物资采购。工程类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招投标,牵头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内容拟定招标方案,明确项目细项,按照招投标管理要求进行公开招标。种子检验检测站、信息化平台等相关设施设备采购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农膜、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实行补助制,由企业、合作社、农户自行购买,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按标准补助。
(四)开展技术推广和培训。品种推广上,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种子企业引进一批新特杂交水稻品种,通过试验示范筛选适宜我县的优良品种3至5个,在项目区域种植推广。技术推广上,聘请市农科院、西南大学等院校制种专家,开展培训,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五)强化监管和服务。适时开展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专项检查,督促制种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完善生产档案,加强质量控制,提高种子质量。开展质量监督检测,每年检测种子样品1000份以上。加强服务建设,重点建立县-镇-村生产服务网络和开展社会化服务。开展制种全程技术指导服务,提高全县制种水平;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服务。
(六)组织项目验收。杂交水稻种子收获前,由县农委、财政局组成联合验收组,对项目乡镇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并做好项目总结。(朱世国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