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3-14日,内蒙古自治区种子管理站举办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培训班在呼和浩特市召开,呼伦贝尔市种子管理站、满洲里市种子管理站、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鹤翔薯业各1人参加了培训,参加培训的还有其他盟市种子管理站、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和自治区发证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从事非主要农作物生产经营企业人员近150人。培训班邀请了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品种管理处调研员邹奎从立法背景、面临形势、必要性、思路框架和主要内容入手,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进行了深入解读;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登记处处长陈应志就登记提交的材料,种子样品提交,品质、抗性、DUS测试进行了深刻解读;北京中园搏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史振华工程师对登记系统操作流程各个环节进行了解读和现场操作。培训班还进行了答疑,解答了现场学员的很多困惑和问题。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在2017年3月30日经农业部2017年第1号发布,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规定了除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5种主要农作物以外的其他农作物非主要农作物实行登记管理,列入第一批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的品种有马铃薯、大麦、油菜、高粱等29种,并于2017年4月24日制定了29种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的登记指南,并建立了登记平台,实行网上申报登记。
自治区种子管理站副站长宋国栋在培训会上指出:要充分认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的重要性,非主要农作物实行登记将开创农作物品种管理的新局面,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体现,是鼓励品种创新、维护农民利益的重要保障;要转变观念,以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切实做好内蒙古自治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希望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和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单位一道,形成合力,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对登记品种的跟踪评价、强化工作衔接,加强登记品种的展示示范,推动自治区品种登记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进一步激发种业创新活力,为推动现代种业发展、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做出新的贡献。
通过此次培训,明确了呼伦贝尔市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工作的办事流程、相关要求和工作重点,提高了对非主要农作物登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打好了开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工作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