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子雨分析大米行情火热,如何利用市场机遇适时调整种植结构。
张子雨:对于很多农民朋友来说,这几个月的市场行情是非常喜人的,在国际市场的带动下,大米价格连续上涨,有数据显示,从5月份以来,大米的价格已经上涨了30%以上。大米价格也带动了粳稻市场的迅速升温,在这几天,2013年的二等粳稻就拍卖出了每吨3560元的好价钱,这比去年的新粮价格还要高。与此同时,粳稻的市场成交率也非常好,在一些省份,成交率达到了100%。
大米价格上升背后,有哪些原因呢?根据媒体的调查,国际大米库存的下降是主要的因素。印度、巴基斯坦、泰国、越南和美国是全球五大大米出口国。在7月底,这五个国家的大米库存为2900万吨,达到了2010年以来的低位。根据经济学家的分析,这轮大米的价格走高完全是需求驱动,也就是说,大米目前在全球市场上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大米价格目前高位运行,对粮农来说算得上一个利好,还有分析认为,大米价格未来一段时间还会持续处在高位。
另一方面,水稻的种植面积增长也比较明显,数据显示,今年我国粳稻播种面积约1.38亿亩,同比增加427万亩,增幅3.19%。
从直观来看,粮农的迎来了好日子,但如果把观察的角度放得更宽,也会发现,这个问题更需要全面看待。
这几年,大家经常会说起一个话题:种粮成本。在过去5年左右的时间里,大米价格低位运行,而农资的价格则持续上涨,这让粮农朋友们感觉到压力大。大米价格的调整,在近期能够缓解粮农的生产压力,从这一点上来看,算得上好事情。
换个角度来看,大米价格的上涨肯定会对下游的产业环节带来新的影响,而且目前我国已经允许进口美国的大米。眼下,中美两国正在敲定最后的细节,可以想见,在不久之后就可以在市场上见到美国大米。而这一意味着,我们将会在市场上面对来自国外更多的竞争者。很明显,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并不算高,如何在粮价走高的大背景下成功地把握好市场的动向,更需要严密的规划和思考。
粮食的生产也需要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很大程度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大了大米价格上升对农民朋友的利好,但是价格的波动也会反过来影响种植,最终形成新的价格波动周期。借助大米价格走高的机遇,需要及时地农产品种植结构及时进行有机的调整。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农业必然需要稳健发展,市场的波动,不管是价格的下降还是上涨,都会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因素。对于这些可能存在的状况,一定要早做规划,充分利用市场趋势,谋求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