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审定不再唯“产量”是从
《 农民日报 》( 2017年11月13日 05 版)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到粮食安全,就要聚焦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代表的主要粮食作物。主粮品种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种出符合国家安全需要的优质粮食,新的主粮品种选育出来,第一个要面对的就是品种审定。长期以来,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审定一直以产量作为唯一考量标准,面对新的历史阶段,单一标准已难适应。今年,《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进行了修改,在新《标准》下,我国的主粮品种将如何更好地进行定位,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本期我们邀请主管部门对新《标准》进行解读,并听听地方推广部门、育种家和企业都有哪些针对性观点。
十九大代表、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主任茹振钢培育的“百农矮抗58”被称为“黄淮海第一麦”,国人吃的每8个馒头中,就有1个来自他的小麦品种。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后,除了科研之外,他又多了一项职责: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图为在河南科技学院小麦研究中心,茹振钢(右二)在实验室中蒸了一笼馒头让大家品尝。 新华社记者冯大鹏摄 |
突出种性安全坚持市场导向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修改解读
根据《种子法》及《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农业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为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对品种的新要求,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进行了修改。新修改的《标准》以品种种性安全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变了过去以产量为核心的品种评判标准,将品种分为高产稳产品种、绿色优质品种、特殊类型品种三个类型,标志着品种审定向分类管理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释放活力鼓励创新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农业处于数量上供不应求的短缺状态,产量高低是评判品种优劣的核心指标,高产品种推广应用在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各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2万亿斤,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农业发展新阶段,要求在稳定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更加注重市场需求、更加注重机械作业和轻减化栽培对品种的要求。反观以产量为核心指标审定出来的品种,虽然高产但低品质品种多,高档优质专用品种少;对肥水敏感、依赖大水大肥获得产量的品种多,水肥等不可再生资源高利用率高的绿色生态品种少;适合小农经济手工作业的品种多,适宜规模经营机械作业轻减化栽培的品种少。品种“不给力”,导致了粮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天价进口大米,国产粮入库进口粮入市等现象。
品种审定目的是为农业生产筛选出最先进、最适应、最安全的新品种,任务是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保障农业增产增收,保护农民利益。品种审定标准是品种工作的“风向标”和“指挥棒”,直接关系到育种目标的制定、生产用种的选择和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品种要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变化,就要对品种审定标准进行修改完善。
这次审定标准修改的原则是有利于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的提高与协调,有利于适应市场和生活消费需要的品种推广。指导思想是以种性安全为核心,以粮食安全为基础,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品质为方向,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对品种的需要。通过修改品种审定标准,使品种审定工作充分体现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最大限度释放种业创新活力,鼓励种业创新,把品种的决定权交给企业、选择权交给农民、评判权交给市场,为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提供品种支撑。
强调安全突出差异
这次品种审定标准修改,以品种种性安全为核心,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基础,突出绿色优质和市场需求,《标准》将品种分为高产稳产品种、绿色优质品种和特殊类型品种三类,根据不同类型品种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审定标准。
一是将高产稳产品种审定放在主要位置。按照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对新品种的要求,将“藏粮于技”战略落实到“藏粮于种”的具体措施中,这类品种主要从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等方面制定审定标准,并要求试验产量平均比对照品种增产3%以上。
二是突出对绿色优质品种的审定。针对高档优质专用品种少、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品种少的问题,《标准》将绿色优质品种审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类品种重点从品种的节水、节肥、节药、优质、适宜机械作业等特性方面制定审定标准,如小麦品种节水节肥品种与对照产量相当、水稻品种米质达到2级优质米标准、棉花品种适合机械采收可通过审定,使资源利用率高的品种、加工高档产品的优质品种、适合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轻减化栽培的品种应用于生产。
三是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我国农作物分布区域广泛、生态类型复杂、耕作方式多样、市场需求多元,如糯稻、鲜食甜糯玉米、菜用大豆等已成为改善人们膳食结构、调剂生活的重要农产品,耐盐碱稻、多年生稻等成为新的水稻类型。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消费需求千差万别,市场需求千变万化,为了使《标准》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对接,将这类品种作为专门一种品种类型,如鲜食甜糯玉米、菜用大豆、耐盐碱水稻等,这类品种主要从市场需求和品种特殊性出发制定审定标准,允许申请者根据品种的特殊要求提出相应的审定标准,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备案即可申请审定,较好地解决了与市场脱节、《标准》滞后于生产需求等问题。
适应变化对接市场
新《标准》在与原《标准》衔接、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更突出体现了农业发展新阶段审定工作的特点。
一是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国产粮入库进口粮入市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缺少优质品种,加工的农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标准》突出了对优质品种的审定,推进了优质品种审定。2017年国家审定品种中,水稻优质稻占比60.9%,优质稻率比过去三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其中有8个品种达到1级优质稻标准,过去3年审定品种中只有2个品种达到1级优质稻标准;大豆有2个高蛋白品种通过审定,过去3年只审定了1个高蛋白品种。这将从源头上为提升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保障。
二是与绿色农业发展相适应。随着产量提高,农作物病虫害呈频发重发趋势,品种抗病虫是农业绿色发展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新《标准》突出了对绿色品种的审定,2017年国家审定品种中,黄淮麦区有3个对赤霉病有抗性的小麦品种通过审定,而过去三年只有1个有抗性的品种;水稻有31个品种对稻瘟病抗性达到中抗以上,占水稻审定品种的17.4%,其中有6个品种达到中抗以上,过去三年只有3个品种达到中抗以上,仅占三年水稻审定品种的6.7%。
三是与市场需求相适宜。任何标准都会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也就会出现不适应市场变化的问题。这次修改的《标准》对品种实行了分类管理,市场特殊需求的品种作为专门一种类型制定了特殊的审定标准,即允许申请者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制定相应的品种审定标准,也就是说只要市场有需求的品种都有审定的渠道,实现了《标准》与市场多元化和消费多样化要求完全对接。
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专家谈观点 打破“一刀切”瞄准“多样化”
赵久然
对于玉米产业来说,本次《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的修订,有四个方面的意义。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促进品种审定向分类管理和多元化方向发展,避免管理上“一把标尺”统标准,进一步贴合我国农业生产需要和品种选育的实际情况。首先,玉米类型多样、需求广泛、品种种类众多。玉米在生物学分类上可分为九类,而按照收获物和用途则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籽粒用玉米、鲜食玉米和青贮玉米。籽粒玉米的主流是高淀粉能量型,但高油、优质蛋白型也有一定需要;鲜食玉米的市场需求非常多样化,既有鲜售,又有果穗加工和鲜籽粒加工等;优质专用型青贮玉米是奶源质量的主要饲料保障,但奶牛、肉牛、羊等对青贮玉米的需要也是不同的。玉米是用途广泛的作物,不同的用途,对其要求各有不同,因此不能用一个标尺去衡量。例如籽粒用玉米主要需要高产稳产,而鲜食玉米除了高产稳产,更主要的是要品质优口味佳。其次,我国生态区域、生产条件多样,生产水平不一。在区域上,既有东北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也有西南山地玉米区和西北内陆玉米区等不同区域,这也需要多样化品种去满足生产多样性的需求,不应该“一刀切”。
第二,保障粮食安全,仍为重中之重。在新的《审定标准》中,仍然首先强调高产稳产。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事关粮食安全的主力军,高产稳产品种是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和不可或缺的,也是农民最为看重的。品种好不好,农民还是首先看是否能够高产稳产,特别是籽粒用玉米更是如此。目前,我国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导品种无不是高产稳产型品种,尽管有了调整,但高产稳产仍是基础。
第三,引导和促进资源高效型品种和特用专用型品种的选育审定和推广应用。在以高产为唯一目标时代,为了达到产量要求,往往需要大水大肥的投入和高密度种植。而我国大部分玉米生产采用的是雨养旱作,且大多分布在中低产田,因此更应符合资源高效利用的需要。特别是耐旱节水品种、养分高效品种等,是生产中最为需要的,但在大肥大水和高密度种植鉴定条件下,却是很难选育出来。本次修订特别强调了绿色优质品种的地位,绿色首先是抗病虫、减少农药的使用;其次是耐瘠薄、氮高效,减少化肥施用;第三是耐旱节水,在雨养旱作条件下能够获得较稳定的中高产水平。
第四,利于促进作物生产朝着节本增效和提质增效方向发展。我国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在注重高产稳产同时,更要注重节本增效、提质增效和减源增效,提高我国玉米市场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玉米生产成本偏高,影响了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劳动力成本占到整个玉米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尤其播种和收获的人工成本更高,因此降低成本,首先要降低劳动力的投入成本。选育和发展适宜全程机械化品种,尤其是能够直接机收籽粒的玉米品种势在必行。
(作者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
企业巧应对 垦丰:企业育种方向要尽快实现转换
本报记者莫志超实习生马紫函梁欢欢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的修改,对于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企业来说,意味着新的变化和新的发展思路。针对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北大荒垦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显辉,请他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谈一谈新《标准》带来的影响。
问: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新《标准》对于种企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答: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是按照“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总体要求修订《标准》的。按新《标准》要求,种子企业将着力于从研发到销售的一体化,以新技术为驱动,实现从追求产量到追求优质、安全、绿色的转换。
一是要以满足粮食生产对品种的需要为底线,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研发稳产、抗逆、广适的农作物新品种。
二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种企要针对农业产业链发展实际,研发深加工企业需求的多种用途新品种,通过新品种新品质提升农业产业链附加值。
三是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种企要加强农药化肥使用量少、氮高效利用、需水量低、种植过程简易、农业投入少、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生产多种性能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降低农业种植成本,提高农户收入。
四是创新驱动发展,种子企业加快应用生物技术提高农作物新品种研发效率,推进优质、安全、绿色农作物新品种选育进程,提升新品种研发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问:垦丰种业近年来在科研和推广中是如何具体坚持优质专用和市场化导向的?
答:一是明确新品种研发方向。垦丰种业开展高产、稳产、耐密、适于机械化收粒的普通玉米品种选育,开展优质、高产、高抗和广适性水稻品种选育,开展适应不同积温带抗主要病害、优质、耐逆大豆品种选育。尤其是积极研发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耐密、秆强、籽粒脱水快的德美亚系列玉米新品种,为种植业结构调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垦丰种业把青贮玉米研发作为重点,加快青贮玉米选育进程。
二是积极与农业产业链相关企业对接。垦丰种业针对北大荒米业集团、九三油脂集团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需求,积极研发适合深加工的农作物新品种。近年来垦丰种业研发的优质水稻新品种、高蛋白大豆新品种已经逐渐成为上述企业的主要加工原料,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与粮食收购企业合作开展玉米新品种推广。垦丰种业先后与象屿集团、黑龙江天兴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意向,这几个企业订单回收垦丰种业推广的德美亚3号等玉米商品粮,为垦丰种业研发优质高产等优良特性玉米品种指明了方向。
四是逐渐调整研发方向。把高产品种、绿色品种、优质高效品种和特殊用途品种作为今后研发重点。
本报记者文洪瑛
地方新实践 江西:水稻接茬长需求定品种
本报记者文洪瑛
日前,在江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崇仁县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团队的再生稻试验田,崇仁县郭圩乡程家村农民范有龙告诉记者,他家2015年开始包了50亩地种再生稻泰优98,去年亩产500公斤多一点,今年天气比去年好,亩产达到623.4公斤,加上再生季亩产250公斤,湿谷订单收105元,亩收入大约1800元左右,去掉成本大约1300元左右,一年收入能达到6万多。
江西省农业厅分管粮油的副厅长刘光华说:“我们要以市场定品种。2014年以来,我们根据市场信息,联合省粮食局发布了水稻主推品种目录,促进了优质稻规模种植。”
近年来,江西省大力推广低桩机收再生稻种植模式,利用水稻收割后的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迅速萌发再生成苗,在不需犁田栽秧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再收获一季的高效稻作类型。它可免去二季播种、栽插等流程,达到种一季收两季的效果。
江西农科院二级研究员、江西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尹建华说:“在种植环节,再生稻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药、省水、省秧田等特点,在销售环节,再生季稻谷又具有品质优,食味佳,无污染,卖高价等诸多优点。头季稻+再生稻总产量一般比一季中稻高,产值和纯收入比双季稻高,具有高产、高效、绿色、节水、环保的优势,是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的种植模式”。
江西省农业厅粮油局副局长余东晖对记者分析了种植再生稻的效益:“一般头季稻亩产625公斤左右,机收再生季亩产250公斤左右,头季稻+再生稻总产量850-900公斤/亩,再生稻与一季中稻相比,头季产量与一季相当,再生季产量每亩250公斤左右,亩纯收入比一季中稻高出500元以上,再生稻与双季稻比较,产量相当或略低于双季稻,但产值高,亩纯收入比双季稻高出250元左右,规模化种植再生稻后,优质优价收购,效益更高。”
尹建华还告诉记者:“目前机收再生稻要解决好头季稻品质差、头季稻不稳产、再生稻整精米率低等三个问题。”怎么解决?尹建华认为,头季稻最好耐高温,选择高温仍能保证较好品质的品种;选择晚稻中熟品种,提早播种使头季稻避开高温在7月上旬提前齐穗,提高结实率,确保头季稻高产稳产;8月上旬低桩机收(留桩12-15CM),缩短机收碾压行与未压行成熟期的时间差,提高整精米率。
江西鹏辉高科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少剑说:“以前我们种一些常规品种,产量虽高,但口感一般,市场上不好卖。近年来我们种植了农业厅推荐的泰优98再生稻,一季加再生季和双季稻比,产量差不多,成本下降了不少,且口感好,味道香,深受消费者喜爱,特别是再生季稻绿色环保,安全性高,得到很多高端顾客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