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学特性
鲍鱼菇,又名台湾平菇。在植物分类学上隶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是一种高温季节发生的珍稀菌类品种,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商业价值。
鲍鱼菇的生长发育与周围的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鲍鱼菇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是营养、温度、水分、光线、空气、pH值等。
1、营养 鲍鱼菇是一种木腐菌。在实际栽培中,营养物质主要有碳、氮源、矿物质和维生素。碳源是鲍鱼菇最主要的营养来源,它是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原料,也是重要的能量来源。人工栽培时,以棉籽壳、废棉、稻草、麦秆、甘蔗渣、玉米芯、杂木屑等作为培养材料,可供给鲍鱼菇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则是鲍鱼菇合成蛋白质和核酸所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料,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营养源。在培养料中添加米糠、麸皮、玉米粉、大豆粉、花生及油菜籽饼粉等,可满足对氮源的需求。试验证明,在培养料中添加5%~10%的黄豆粉或玉米粉。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原料中添加适量的磷酸二氢钾、碳酸钙等无机盐类和钙、磷、镁、钾、铁等矿质元素以及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可使菌丝生长明显加快、旺盛,缩短菌丝满管时间。
2、温度 温度是控制鲍鱼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一个重要因子。菌丝生长发育的适温范围以20~33℃之间为宜,最适宜的温度是25~28℃。子实体发生的温度范围是20~32℃,25~30℃为适宜温度,最适宜的温度是27~28℃。低于20℃或高于35℃菇蕾不会发生。
3、湿度(水分) 鲍鱼菇为喜湿性菌类,抗干旱能力较弱。因此,水分和湿度是鲍鱼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因子。培养料基质含水量达到63%~65%时,菌丝生长迅速。发菌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60%左右,湿度太高,易被杂菌污染。出菇期栽培场所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对菇体的发育有利。
4、光线 菌丝生长期间不需要光线,子实体形成与生长期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照,但严禁阳光直射。
5、空气 菌丝生长阶段对空气的要求不甚严格,往往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还能刺激菌丝的生长。但当二氮化碳浓度积累大于30%时,菌丝生长量就会骤然下降,一般培养室的空气含量均能适合鲍鱼菇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大量氧气,如果通气不良,会使菇柄伸长,菌盖小或不发育,容易形成畸形菇。
6、pH值 鲍鱼菇菌丝pH值5.5~8的培养基中均能生长,以pH值6.0~7.5最为适宜。
二、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 我国南方地区以每年5月至10月栽培较为适宜;北方地区可根据鲍鱼菇在25~30℃能正常出菇的要求,并利用塑料大棚合理安排栽培季节。
2、培养料配方 ①棉籽壳或废棉93%,麸皮5%;②棉籽壳40%,木屑或甘蔗渣40%,麸皮18%;③木屑73%,麸皮20%,玉米粉5%;④玉米芯70%,麸皮10%,细米糠10%,玉米粉8%;⑤稻草37%,木屑或玉米芯27%,棉籽壳10%,麸皮20%,玉米粉4%。上述五种配方中各加碳酸钙1%,糖1%。
3、栽培方式 鲍鱼菇的最佳栽培方式是熟料袋栽。
4、配料及制袋 木屑、甘蔗渣必须过筛,以防扎破塑料袋。配料时先将原辅料混合拌匀,再用1%石灰水将料拌湿,含水量拿握在68%左右。选用规格为33厘米0.05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料量为0.4公斤(干料),然后套上袋口环,塞上棉塞,装进灭菌锅内灭菌。
5、灭菌与接种 装袋后应立即进行高温灭菌,常压灭菌温度达到100℃后维持8~10小时,结束后取出菌袋置接种室冷却到30℃以下后,按无菌要求接入菌种。
6、菌丝培养 接种后2~3天,菌丝开始萌发定植,吃料生长,培养室最适温度25℃左右,空气温度60%左右。一般经25~30天菌丝可满袋。在培养过程中,要严防鼠害和杂菌污染,一经发现要及时处理,以免影响菌袋的合格率。
7、出菇期管理 做好出菇期的管理工作是夺取鲍鱼菇优质高产的关键。鲍鱼菇最适宜的出菇方法是采用培养料表面出菇法。方法是:菌丝满袋后拔掉棉塞,脱去套环,把塑料袋反卷至培养基表面处,先将培养基表面的小菇清除干净之后,再喷水保湿,每天喷水3~4次,袋子中多余的水应倒出,保持料面湿润即可。一般经8~10天开始出菇,从菇蕾起至成熟约耐5~8天。在整个出菇阶段,温度控制在25~28℃,空气温度90%最为适宜,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
8、采收 当子实体长到菌盖近平展,边缘变薄但稍有内卷,孢子即将成熟时,就要及时采收。采收时,一手压住培养料,一手捏住菌柄轻轻转动,将菇摘下。采完一潮菇后,将料面清理干净,让菌丝恢复2~3天后再喷水管理,间隔12天左右可长出下一潮菇。正常情况下,一般可采收4~5潮菇,生物转化率90%左右,生产周期3个月。(江苏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