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大豆需求快速增加,我国采取政策、科技等综合措施振兴国产大豆,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改善产品品质、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增加大豆有效供给,提升国产大豆自给水平。农业农村部决定从2019年起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提出国产大豆今年种植面积增加1000万亩, 2020年将达到1.4亿亩。
大豆即将迎来集中栽种期,大豆振兴计划究竟是什么,今年种植大豆的收益又会如何呢?
1
目标
整体规划,究竟怎么振兴?
一是扩大面积。到2020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4亿亩。到2022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5亿亩,达到本世纪以来最高水平。
二是提高单产。到2020年,全国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35公斤。到2022年,全国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40公斤,逐步缩小与世界大豆主产国的单产差距。
三是提升品质。到2020年,国产食用大豆蛋白质含量、榨油大豆脂肪含量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2年,再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或超过世界大豆主产国平均水平。
四是绿色发展。全国大豆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负增长,到202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8%。到2022年化肥、农药利用率稳定在40%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
2
定位
三大定位,提升自给水平
一是发挥国产大豆优势。适应居民饮食消费习惯,发挥我国非转基因大豆、高蛋白大豆、菜用大豆优势,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二是构建绿色种植制度。同步推进大豆恢复发展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大豆茬口优势,建立合理轮作制度。
三是提升大豆自给水平。在增加大豆供给能力的同时,推行低蛋白饲料配方,引导居民健康消费食用油。
3
区域
因地制宜,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做大做强东北和黄淮海优势产区,稳定西南间套作产区。
东北春播区,继续巩固玉米非优势区结构调整,适当调减低产低质低效和地下水超采区的水稻种植,扩大大豆生产,推行大豆与玉米等作物合理轮作。黄淮海夏播区,因地制宜推行麦豆两熟轮作种植模式,将低质低效区玉米改种耐旱耐瘠薄的大豆,推广高产、高白优质食用大豆品种。西南间套作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间套作模式,发展优质食用大豆。
4
重点任务有哪些?
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
统筹安排东北地区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按照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原则充分考虑平衡玉米大豆种植收益,合理确定玉米大豆具体补贴标准,充分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
完善耕地轮作试点补助政策:
稳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适当调整实施区域。将东北地区轮作试点补助逐步退出,将黄淮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纳入试点范围。2019年,东北地区第一批退出的500万亩轮作面积,一部分安排在黄淮海地区,开展夏玉米改种夏大豆;另一部分安排在长江流域,开展水稻与油菜轮作。
加快大豆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快建设1亿亩大豆生产保护区。将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向大豆生产保护区倾斜,改善大豆生产基础条件,建成一批旱涝保收的大豆生产基地。特别是针对东北地区大豆播期易受旱影响出苗的问题,加强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和稳产增产能力。
加大大豆良种繁育和推广力度:
实施大豆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加大大豆育种创新投入,加快培育高产高油高蛋白、耐密多抗宜机收的大豆新品种。争取扩大大豆制种大县奖励范围,开展品种提纯复壮和原种扩繁。推动实施品种后补奖励政策,提升育种主体积极性。
加快新成果新装备推广应用:
组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将大豆主产县作为攻关主战场,加快大豆新成果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依托基层农技推广、新型联业农民培育工程等项目,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大豆种植大户的技术培训。
加大大豆耕种收等环节机具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推广先进适用大豆全程机械化技术及装备,提升大豆生产科技水平。
开展大豆绿色高质高效行动:
2019年,在东北、黄淮海、西南地区,选择30个大豆面积具有一定规模、产业基础较好的县,开展整建制大豆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推广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重点推广垄三栽、大垄密、窄行密植、麦后免耕覆秸精播、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增产增效技术,实施农机农艺融合,创建县大豆耕种收机械化率基本达到100%。在东北地区创建一批亩产过150公斤、黄淮海地区亩产过200公斤的大豆高产县,在西南地区创建批玉米亩产过500公斤、大豆亩产过100公斤的“双高产”典型县。
5
行情怎么样?
目前,东北地区大豆价格暂时稳定,产区大豆价格居高不下,销区对产区大豆价格的上涨多持观望态度。截至5月30日,据中国粮油信息网数据,南方地区大豆最高报价为2.55元/斤,出现在大豆质量较好的江苏和山东地区,但因天气渐渐炎热,下游市场需求也比较薄弱,市场走货缓慢。预计东北地区和南方大部分地区的大豆价格短期内会暂时稳定,山东、江苏地区大豆价格还有0.05元/斤的上涨空间。
另外,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产大豆库存余粮的走货速度非常快。专家认为,货源存货较往年同期少,也是国产大豆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来源:农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