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
四十多年来
不忘“吃白面馍”的初心
首创小麦亩产821.7公斤高产纪录!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郭天财
6月12日下午,河南省教育厅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
会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我校教授郭天财,林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蕾,时代楷模、镇平县高丘镇黑虎庙小学校长张玉滚,李芳事迹报告团成员、信阳广播电视台记者王淑君分别作宣讲报告。在一个个鲜活的报告中,听众感受到了报告人为国、为人民、为事业不懈奋斗的初心和情怀。为此,教育厅官方微信以“掌声在感动的泪水中热烈响起,信念在事迹的聆听中更加坚定……”为题给予了高度评价。
今天,就让我们来听一听郭天财教授不忘“吃白面馍”的初心故事,感受农大人厚生丰民的为民情怀!
点击观看视频,体会郭天财的初心情怀
动态黑色音符
不忘“吃白面馍”的初心
我是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2017年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也是迄今为止全省高校唯一获这个称号的大学教师。
1953年,我出生在愚公家乡——济源市深山沟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就亲身感受到农村贫穷落后的苦难,经历吃不饱肚子的折磨。从儿时起,我就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当一名农业科学家,“让我和村里所有人每天都能吃上白面馍,不再饿肚子”。
高中毕业后,我怀揣着“吃白面馍”的梦想进入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学习。毕业留校后,作为一名从事教学和小麦高产栽培研究的教师,这40多年来,我始终不忘“吃白面馍”的初心,怀着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经常到农村去,到生产一线去,以麦田为课堂,以麦苗为教材,带领团队成员和研究生,细心观察高产小麦生长发育规律,潜心研究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创新提出“调根促花增粒”根穗协调发育小麦高产栽培理论,研究制定了河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小麦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解决了高产小麦地上与地下、群体与个体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高,并在河南“一年两熟”种植模式条件下,首创了小麦亩产821.7公斤的高产记录,创造了在同一块地上两季亩产超吨半粮的高产典型,引领河南小麦亩产由1949年的85斤提高到目前的850来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倍左右;总产由51亿斤提高到720亿斤,增长了13倍多,并为我省赢得了“世界的小麦看中国,中国的小麦看河南”的美誉。河南小麦的连年丰收,不仅解决了全省一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还外调400多亿斤原粮及加工制品。现在中国人每吃4个馒头、3包方便面就有1个产自河南。我童年时代“吃白面馍”的梦想早已实现,河南也已由过去的粮食调入大省转变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粮仓”“国人厨房”和“世界餐桌”!
我所从事的小麦栽培研究,历来是科研立项难、争取经费难、出成果难、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难,既无名又无利,既辛苦又劳累,被人们视为是为他人“作嫁衣”,许多原来从事栽培研究的科研人员纷纷转行搞起了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我是一名小时候经常吃不饱饭,时常饿肚子和从农村走出来的农业高校教师,经常与农民打交道,深知粮食生产对国家安全重要性,深知栽培技术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多年来,我始终提醒自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中原沃土,深入田间地头,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融入到粮食增产中。
作为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顾问和河南省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在每年小麦生长8个来月时间内,不管是寒冬腊月、酷暑盛夏,还是星期天、节假日,即使是在我老伴三次因病住院期间,我都带着团队成员和学生坚持在小麦科研生产第一线,查墒情、查苗情、查病虫草情,研判制定小麦丰产高效技术方案,指导农民科学管好麦田。我总是这样认为:“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如果脚上不经常沾点泥,身上不经常带点土,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农民喜欢的农业专家”。现在河南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小麦要想创高产,种啥?咋种?咋管?得听郭教授的!”金杯银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每当我听到农民朋友亲切地称我“郭小麦”的时候,我就感到无比骄傲、非常自豪。
作为一名大学教授,我历来十分注重团队建设,重视培养学生与青年教师的“三农”情怀,引导他们学农爱农,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去、到生产实践中去、到农民中间去,把书本和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提高他们实践动手能力和发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在生产实践中让他们长知识、增才干,提高科研素养、增强创新能力,真正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有用人才。
作为小麦栽培方向学术带头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河南农业大学作物学科多年积淀的基础上,我主持成功申报获批了当时全国农业高校和河南省唯一的“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作物学被认定为河南省高校和全国省属农业院校唯一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13年,我主持申报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国家2011计划”全国首批14个中心之一,同时也是全国农业高校唯一的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被誉为河南高等教育的里程碑,并入选2013年度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10个重大突破性事项之一,受到河南省委、省政府嘉奖。2016年,我还主持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共同组建了“CIMMYT-中国小麦玉米联合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平台,为提升河南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河南高等农业教育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一名农业大学教师,这些年来,我先后指导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66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16篇,主编出版学术著作15部,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华农业英才奖、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标兵、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作物科学技术成就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与奖励,并有幸多次陪同习近平、汪洋、温家宝、胡春华、回良玉、刘延东等中央领导视察指导河南农业和高等教育,亲自感受、亲耳聆听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河南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这次主题教育又一次让我审视自己初心和使命,我一定不忘“吃白面馍”的初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提出的“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和“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殷殷嘱托,清醒认识到自己肩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神圣使命,在继续搞好小麦高产栽培研究的同时,把我多年积累的小麦高产栽培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学生和职业农民,让他们掌握科技兴农和乡村振兴的知识与技能,为中国人永远端牢自己的饭碗和中原更加出彩,再创新佳绩、再做新贡献。
(来源:河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