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本人跟随中国种子贸易协会和南方农村报参与了欧洲十三天种业考察,参加了在尼斯举办的种子大会,考察团和世界种子联盟以及众多种子企业做了深入的交流。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聊一聊考察所见所想。
科技篇
在世界种子大会上看到以色列企业展示的快速检测种子纯度的设备,原理是用高清相机拍摄种子的表面,然后根据数据计算分析种子表面性状来确定纯度,只需要20秒就可以出检测结果,适用于几乎所有的蔬菜种子和大田用种,还可以利用种子外表性状的分析来快速分辨品种。把很多个品种的表面性状图片输入到这个设备里,进行真实性初步的辨别,尽管做的真实性没有SSR和高通量测试精确,但是可以快速判断受检种子是不是与原品种一样,利于种子执法监管和初步确认侵权。
这次拜访的几家种子公司,都向我们展示或者介绍了各自的基因编辑和分子育种技术,分子育种是大势所趋,能提升科研育种的速度,这些公司成立短则几十年,长则上百年,积累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和经验,国内的种子公司开始走向市场才短短19年,经验和种质资源比不过人家,大家认为利用分子育种赶上去或许是有效的方法。
我们参观了研发实验室、种子加工设备,在介绍中也提到他们每年研发要投入很多个亿的欧元进行科研开发,按照这个换算,他们一个公司的一年研发投入,把国内某些作物种子领域的研发和经营公司全部收购了还绰绰有余,这给考察团的种企很大的压力。欧洲的工资高福利好,人员多,他们维持先进的工厂和实验室进行那么多的测试,还在世界各地都开展研发,这些费用肯定少不了,没必要对他们的研发费用大惊小怪。
中小种企定位做小镇上最好的裁缝,应该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毕竟我们国家地域广,种质资源丰富,需求的群体不同,总能找到合适的定位和产品。这次考察的荷兰一家公司只经营红掌和蝴蝶兰,能做到世界第三大花卉企业,它叫安祖。
生产制种篇
在意大利考察了3家代繁制种的公司,他们也在为国内一些种子企业进行制种,据介绍是这几个区域的自然条件比较好,适合某些蔬菜的制种。
国内的种子企业担心自己的亲本在西北制种流失,也大老远在意大利进行制种。有一家甚至垄断了中国香菜种子市场,据了解,当初有一家经营香菜的国内企业前些年把制种放到了意大利,后来不知怎么着,意大利这个区域却成了香菜种子的主要产地了,国内香菜制种面积反而急剧萎缩。欧洲也不像大家想的那样没有侵权,也有类似国内西北的情况。中国企业委托意大利企业生产香菜,后来却卖不过意大利人了,品种据说是一样的,令人费解。
与国内相比,意大利的制种技术并算不上特别先进,也是公司加农户的模式,一家农户管理的面积可以在100多亩,生产不同作物的种子。机械用得比国内多一些,有些也要用人工。
国内西北地区的制种,还存在很多个体制种户影响了国内蔬菜制种产业的口碑和效益,蔬菜种子制种面积小,影响小,管理部门还很难进行管理。需要正规蔬菜制种企业起带头作用,塑造口碑,组织行业协会进行引导和约束。
品种权保护篇
这次考察遇到国外的公司,提及最多的是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和维权,这些欧洲公司很矛盾,在深挖中国市场的同时,也被品种权侵权纠纷所困扰。当然受困扰的不光国外企业,国内企业也深受其害。
欧洲种子企业关注的不光有大田玉米作物的品种权保护,还有蔬菜种类的的辣椒、胡萝卜、生菜、甘蓝,向日葵、西红柿、南瓜、花卉,比如红掌和蝴蝶兰,甚至果树也有在国内被侵权的情况。
国外也有频繁的品种权侵权案件,瑞克斯旺公司就分享了意大利某企业“套包”他们拥有品种权种子的案例,他们公司有7个专职律师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欧洲企业为培育的新品种在中国申请了大量的品种权,比如荷兰一家经营红掌、蝴蝶兰的企业,申请了280多项植物新品种权,10多年前就在中国成立了分公司,种植和销售红掌、蝴蝶兰的幼苗,随着时间越来越长,市场份额却越来越少,从市场占有率的80%,到目前不到40%,原因是,新品种引进到国内,马上就面临copy,不少国内花卉生产企业用的手段是用组培的方式,很快就能生产出同样的品种,一开始侵权种苗企业的幼苗质量一般,等这些侵权者利用侵权花卉苗挣到钱后,也引进了先进的设备,现在种植出的红掌和蝴蝶兰质量竟然和这家跨国公司的不差上下。
谈及花卉的品种权保护,依我来看:
1,组培的花卉幼苗,也属于种子法规定的繁殖材料,也就是种子,侵权行为是纳入种子管理部门管理。
2,侵权者是销售幼苗,也是一种销售繁殖材料的行为。非法生产经营他人拥有品种权的花卉苗木,也涉嫌构成非法经营罪,如果销售的品种不真实,那就是生产销售假种子,按照种子法的规定处理。
3,花卉的经营者也属于销售的繁殖材料的情形,构成侵权。
4,关于检测的问题,国内目前没有红掌和蝴蝶兰的分子检测手段,无法快速对品种进行鉴定,这些幼苗,10多天后就长成一盆花卉。我的想法是通过冻干机去掉植物水份进行保存证据,进行司法鉴定。
国内目前品种权侵权案件从2011年到现在减少了45%,减少的主要是玉米的,其他作物在目前的条件下,就没有什么办法进行维权和监管,又怎么能减少呢。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分子真实性检测单位,没有相关作物的dna指纹图谱。据了解,目前只有小麦,水稻,玉米建立了指纹图谱的数据库。
国内申请的品种权数量一共才几万个,汇总个作物的指纹图谱应该不难。
我们所说的品种权维权,还集中在玉米,小麦,水稻上面,经过这些年的打击,侵权现象减少了,蔬菜种子和花卉果树侵权造假却有增加的趋势,一品多名,一个品种甚至有100多个名称,完全违反了《农作物品种命名规定》,由于没有指纹图谱的数据库进行真实性检测的支持,根本无法监管,遇到侵权,被侵权单位也只能忍气吞声,以快速更新品种了事。
通过咨询了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该单位是农业部蔬菜种子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能检测大白菜、西瓜、西红柿、黄瓜、辣椒、结球甘蓝的真实性,用ssr分子标记法和indel分子标记法检测,但是需要送检单位自己提供标准样品,其他作物不能检测。在实际维权过程中,自己提供的标准样品又不具备法律效力,检测没有证明力。总不能都去做田间鉴定吧,哪怕田间鉴定也是需要有公信力的标准样品才有效力,用组配方法生产种苗,做田间鉴定也不现实,取证回来,苗都已经很大了。
现在品种权维权面临的不是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是不是增加了多少种类,设置了多少条件,确定几家能够提供检验的检测单位,确认检测的方法,快速检测的结果是维权的关键因素。
国内检测单位主要是各地的农科院和种子管理站,事业单位型的检测单位检测速度慢、服务态度差、收费高,形成了行业垄断,有些门也难进。 应该鼓励和支持一些民营的检测单位,《种子法》对检测单位也有规定,出了问题各自负责,有什么不放心的呢。把真实性检测都放到事业单位型的检测单位,不是推动了品种权保护事业,很有可能是阻碍,需要破除检测垄断壁垒,实现竞争自由。
建议尽快发布一些主要蔬菜和作物的dna或者高通量snp或者mnp检测方法,根据市场的侵权形势和企业需求,建立相关作物的指纹图谱数据库,扶持几家民营的检测单位,大幅降低检测门槛和费用,真正地服务于种子企业,改变目前种子市场格局。把用国家项目款完成的指纹图谱数据库向社会检测单位公开,定期更新,全国联网,以便提升侵权辨识的速度,也有利于育种开发。
《种子法》实施也3年多了,强化了品种权保护的力度,现在因为检测的问题和规章制度配套不健全,让确认和打击侵犯品种权成为难题。
6月25日,全国农技中心在西宁开了农作物品种dna鉴定方法和指纹数据库构建研讨会,作为从业人员,我感到很欣慰,希望这个进度能更加快一些,尽快将通过验证的dna指纹数据库纳入国家品种统一平台,尽早为种子市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总结
这次欧洲之行看到了国内和欧洲一些企业的不同点,这种不同包括科研、经营、品种权保护等,不可以简单的理解成差距,我们市场化才多少年,他们已经走过了许多我们将要走的种业发展道路,我们也看到国内企业已经有一批种子企业成长起来,走向国外市场。
最后,做为农业从业者,笔者现在还不是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91年文本)的时机。
感谢中国种子贸易协会和南方农村报给予这次学习考察的机会。感谢此次拜访的欧洲企业热情招待。(作者:观棋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