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河北省夏粮喜获丰收,夏粮播种面积2346.7千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1.6%;平均亩产419.5公斤,比上年增长2.3%;总产量1476.6万吨,比上年增长0.7%。
“今年夏粮不仅产量高,更重要的是结构调优、质量提升、生产方式转绿。”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省领导多次到基层调研小麦及农业生产,就粮食生产和结构调整进行调度和批示。4月初,省政府召开全省春季农业生产暨特色产业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分析全省粮食生产和特色产业发展形势,对春季农业生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河北各地充分发挥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补贴、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特色粮油产业发展等项目和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优势区农民全力种足种好小麦。河北省农业部门在小麦生育期组织召开3次全省性小麦生产管理视频会议、1次现场观摩培训会,在播种和春管关键时期分别派出专家组到各地进行督导指导,推动管理技术落实,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为实现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为引导农民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河北省把发展强筋小麦作为优化种植结构、提升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制订专项推进方案,划定重点发展区域,以藁城、柏乡、南和、永年等12个示范县(区)为重点,以种子统供、统防统治、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突出建标立标,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促进了以邢台、石家庄、邯郸为重点的冀中南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带形成和发展。今年全省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达360万亩,比上年增加62万亩,强筋小麦产量达14.5亿余公斤。
大力发展节水小麦,统筹推进节水与稳粮。去年秋天种麦时,河北省通过进一步优化小麦生产布局,减少非优势区种植面积,加快节水品种和配套技术推广等措施,减少山区丘陵、干旱缺水等非优势产区小麦种植面积61.3万亩,在黑龙港地下水漏斗区继续实施季节性休耕200万亩,在地下水超采区,推广抗旱节水小麦品种46个,配套推广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精细播种、播后镇压、推迟春一水、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536万亩,亩节水45立方米,带动全省小麦浇水次数普遍减少1至2次。通过减少种植面积、季节性休耕和推广节水小麦品种及配套技术三项措施,年减少农业用水6.32亿立方米,为改善全省水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扎实开展精准施肥减量增效。各地强化农企对接,推进配方肥进村到田,利用“互联网+”、手机App、农村电商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布肥料配方,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施肥、统配统施等节肥技术,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全覆盖,化肥利用率提高0.5个百分点。
深入推进统防统治减量控害。今年河北省小麦病虫害总体中等偏重发生,全省农业农村系统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防治技术方案和预案,组织召开现场会,实行省市县三级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做到了重要病虫情预报准确、预警及时。河北省还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用药,提高病虫防控效果,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分别达到31%和40%。
以绿色高质高效核心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促进绿色生产技术集成应用。河北省在清苑、藁城、南和、临漳等10个县(市、区)开展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每县建设3万亩以上成方连片核心示范区,总面积达32.2万亩,集成配套优质强筋品种、节水、节肥、节药新技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模式,带动全县整体发展。经第三方绩效评价,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比非核心区增产53.3公斤,亩节水31.19%、节肥12.3%、节药9.29%,亩节本增效175.86元。核心示范区的建设,有效促进了全省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