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收藏本页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大棚韭菜灰霉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1-11  来源:农业科技报  浏览次数:351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读者徐利提问:

大棚韭菜灰霉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防治

  答:杨凌示范区老科协咨询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李省印说,灰霉病,又叫白斑叶枯病,低温、高湿、光照不足是韭菜灰霉病发生蔓延的主要条件。温度15~21℃,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病害易流行。发病后,病斑上新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水流和雨水传播,也能在农事操作中通过接触进行人为携带传播。感病的韭菜收割时,分生孢子散落地面,新叶或伤口接触时容易再侵染,造成连续危害。韭菜灰霉病的防治策略为“以防为主,防治并举,防重于治”。

  农业防治

  1、选择抗病品种。韭菜品种间对灰霉病抗性差距大,注意选用高抗灰霉病的品种,如汉中冬韭,平韭2号,雪韭791等,淘汰抗性差的品种。

  2、大棚栽培应降低棚内湿度,合理密植。密度过高,不利通风,发病重。深挖围沟和棚侧边沟,降低地下水位。合理浇水,防止过量浇水,禁止浇水后马上封棚保温,有可能造成毁园。注意及时通风降湿。

  3、增加光照。采用无滴新膜增加光照,如选用阻紫外线的薄膜效果会更佳。

  4、健体防病栽培。适当提高夜温(12℃以上),有利于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增施钾肥、微生物肥,培育健壮植株。

  5、田园卫生。随时清理病老叶、病株,并将其带出棚外集中处理,减少病原基数。

  6、适时收割。适当提早采收、减少采收次数,可以减轻病害发生。

  药剂防治

  首先要坚持“早用药,用准药、少用药”,韭菜收割后3~4天,待伤口愈合后,及时选择速克灵,异菌脲,嘧霉胺等特效药剂,按包装说明进行喷雾防治,并注意加配有机硅助剂、橙皮精油助剂,隔71次,连续2~3次。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