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30年培育出9个小麦新品种,是运气还是努力?——小麦育种专家吉万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1-13  来源:中国种业  浏览次数:482
 
 

      一年里,大半年时间在地里,小半年时间在实验室度过。节假日在家也呆不住,走着走着又来到办公室。这,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育种专家吉万全的日常时光。

      自学生时代就立下“育良种”的坚定信念,让吉万全走过了看似重复无味的30多年。然而30多年的坚守,吉万全与他的育种团队通过小麦与草的远缘杂交,至今已培育出九个小麦新品种,其中有“西农511”等国审品种4个,“西农518”等省审品种5个,累计推广面积3000多万亩,为我国小麦新品种研发以及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个小麦新品种选育到底有多难?吉万全告诉我们,仅从时间上来看,一个品种的选育至少要12 年时间。人的一生有几个12年?而他们的团队30多年就培育出9个小麦新品种,其背后付出的辛勤汗水可见一斑。

      “一个品种要经过几个比较漫长的环节的考验,首先要通过2年的品种比较试验,这个比较试验里面表现好了,就相当于我们的中考,考试合格以后再升入到区域实验,区域实验经过2年,如果各方面表现好就像经过高考,进入生产试验,生产试验表现好了后,再申请国家审定。”吉万全告诉我们,千万别以为只要成为尖子生、通过层层筛选就能突围。仅区域试验淘汰率就高达80%,最终留下来的“种子”选手绝对是千里挑一、优中选优。

      这样的选育过程在一般人看来,总有些“中奖”的运气成分在里面,然而,没有深扎土地、吃苦耐劳的科研精神,仅仅靠“撞大运”是不行的。在吉万全的办公室,我们看到一摞摞的草帽、一本本发黄的记录本。他说,“草帽、尺子、记录本,是我们下地的三大标配。只要到了需要观察的时候,无论冬冷夏热,我们都在地里,风雨无阻。吃苦是我们农业科研人员最基本的素质。”

      说起来是大学教授,天天却像个农民一样在地里钻着。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吉万全不是不知道农民的辛苦,然而当年却为何义无反顾报考西北农学院农学系农学专业?

      “我们家在渭北旱原,那时候每亩地年产量不到300斤,交了公粮后根本不够全家9口人吃。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白馍馍,所以我就想着以后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让乡亲们都能吃上白馍馍。”


▲ 吉万全教授介绍小麦新品种样本(央广网记者舒隆焕 摄)

 

      如今,各种优质高产的小麦品种层出不穷,吉万全及其团队为什么还要十年如一日为培育良种而努力?他说,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对粮食要求‘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现在还要吃得健康,这就要求种子研发技术不断提升。2020年尽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夏粮再获丰收,保证粮食安全与良种的培育息息相关。

      “小麦育种没有休息站只有加油站。正是国家的需要、百姓的需求,鞭策着我们一代代育种人不能松懈,要接力下去,为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品种,贡献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力量。”

      来源:杨凌融媒体中心

      记者:鹿赛 刘中权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