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必需农产品,保障其周年均衡供应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健康,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4月13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引领经济与园艺作物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获悉,我国蔬菜种子自给率已经达到87%,大宗蔬菜种源实现了自主可控;中高端蔬菜,包括一些特定菜、特色菜,仍存在种子对外依存度偏高的“卡脖子”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张友军介绍,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白菜、甘蓝、辣椒、番茄等基本以国产品种为主导。但菠菜、绿菜花、胡萝卜、洋葱这四种蔬菜目前对国外种子依存度达85%甚至90%以上。
数据统计显示,“十三五”以来,我国蔬菜产业保持了持续稳健发展,年播种面积达3亿亩,总产量约8亿吨,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以10%的种植面积创造了整个种植业近40% 的产值。
张友军介绍,国家蔬菜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保存资源3.8万份;对1000余份重要蔬菜核心种质开展了基因型精准鉴定,向社会共享和开放蔬菜种质资源3000余份,极大满足了国内科研与育种需求;相继解析黄瓜苦味、番茄风味、白菜叶球性状、黄瓜性别等多种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调控网络;率先建立蔬菜高稳定性靶向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在番茄和黄瓜品质性状精准改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蔬菜产业作为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在服务“三农”、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友军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既要保证我国大宗蔬菜的主导优势,实现优质提升,又要解决青花菜、胡萝卜等主要进口依赖蔬菜的“卡脖子”问题,找回蔬菜风味,保证舌尖上的安全和土壤的高效利用等。
在开展种源“卡脖子”育种技术攻关方面,张友军表示,要突破和完善基因编辑、数字育种、分子模块设计育种等前沿技术,建立和完善新一代测序技术、标记高通量分型、种子繁育与加工技术,全面推动蔬菜育种技术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