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21年,是中国种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发生了很多对今后种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重大事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第四次修改;植物新品种权的最新司法解释;《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颁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发放;中种集团所在的中国化工与中化集团的重组等,都将会对中国种业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2021年看点颇多,令种业行业已经触发质的变革,已经到来的2022年中国种业又会呈现哪些新亮点,更是种业界普遍关注的大事件,根据目前中国种业发展趋势预测,今年中国种业会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发力,行业变革时代已经来临……
一.新种子法落地实施 市场环境逐步净化
第四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将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次修正,以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从3个方面加大对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力度,完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一是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二是扩大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和保护环节;三是完善侵权赔偿制度,提高赔偿标准。这些条例的修改和完善,对于促进种业行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我国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种业行业的科研育种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先进国家相比,我们落后的距离还是较远。其中除了科研投入严重不足的因素外,科研思想观念上的落后更是问题所在。目前除了少部分头部企业外,更多企业迈入了模仿育种的怪圈,修饰育种的思维致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渐消退,难以撑起国家振兴种业的大计。植物新品种权的进一步法律完善,将对部分套包种子企业和打擦边球的种子公司产生致命性的打击,对净化市场经营环境,促进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督促种业企业重新树立创新思维,不断缩小与国外企业的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2年中国种业企业将会在自强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严谨。
二.新品种审定数量锐减 种业科研逐步走向正轨
不出所料,在2021年12月3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第500号公告中,共计有1721个植物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其中水稻品种677个,颇为受人关注的玉米品种,再次有919个品种通过国审,品种井喷之势达到顶峰。
随着品种审定制度改革后,玉米新品种大量推向市场,仅国审玉米品种2017年171个、2018年516个、2019年664个、2020年802个,再加上2021年的919个,短短5年时间内通过国家审定的玉米品种就多达3072个,这还不算省审和引种备案品种,如此数量庞大的玉米品种集中上市,并没有改变种业市场缺少换代品种的格局。2000年审定的郑单958依然是黄淮海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连续17年成为中国玉米品种的霸主,2004年审定的先玉335,年推广面积依旧排名全国第二,2006年审定的中单808在西南玉米区仍然占据重要位置,东北春播区面积最大的还是2011年通过审定后,后又被明令禁止推广的某707,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天量的审定品种和尴尬的市场实情形成强烈对比,同时也折射出目前国内种业公司在科研上突破不大,自主创新不强的现状。
不过随着2021年9月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发布的《国家级稻玉米品种审定标准(2021年修订)》的实施,在新的一年里,这种品种井喷的势头会有所放缓,4个点位的新规,会将大部分模仿品种挡在审定大门之外,特别是随着植物新品种维权力度的加大,会促使种业企业重新定位现有的科研方向,自主创新系列品种会重新被纳入科研重点,未来更新换代品种很可能在2022年初露倪端,种业振兴指日可待。
三.生物育种加速推进 市场放开大势所趋
争论了很多年的转基因作物市场放开问题在2021年终于有所定论。在2月21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我国即将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预示着国内转基因作物市场即将适度放开。
目前除了大北农生物、杭州瑞丰生物和中国林木集团等国内企业陆续发放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外,在12月27日公布的2021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进口)批准清单中,拜耳、科迪华、先正达、巴斯夫等国际种业巨头,也获得了共计34个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作物转基因市场产业化应用已经箭在弦上,2022年必将会有更大举动。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转基因作物在2022年启动产业化应用,也会是小范围局部市场的放开,在取得一定应用经验后,市场才会陆续有控制的开放,因此种业企业在做好本身的生物育种科研储备外,对市场放开区域的预判也是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常规育种作物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重要国内市场。
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的发放,促使国内种业企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生物育种技术将成为国内企业研发育种的主流方向,除了目前已经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几个头部企业外,后续还会有一批国家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会陆续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批复,中国生物育种技术也会在未来不断缩小与国际巨头企业的差距,农业核心技术卡脖子的现象,也即将在未来获得解决。
四.种业重组兼并加速 行业巨头初露倪端
2021年种业界最大的重组事件,莫过于中种集团所在的中国化工与中化集团兼并重组,重组后的中化集团旗下涉农重要业务板块企业有先正达中国、中化化肥、中种集团、安道麦、扬农化工、荃银高科等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中化现代农业已经初步完成全产业链的构建,已经成为中国农业领军企业,未来除了在中国市场的业务板块外,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逐渐加强。
种子业务排名中国第一的隆平高科,2021年虽然放缓了继续扩张的步伐,但旗下的隆平种业、亚华水稻、北京联创、河北巡天、三瑞农科、天津德瑞特等旗舰子公司持续发力,加之陶氏益农(巴西)业务的快速增长,隆平高科在种子业务领域的霸主地位十分稳固。随着杭州瑞丰和隆平生物在生物育种领域的优势逐渐凸显,又有中信资本的实力加持,隆平高科有望在世界种业企业排名中继续前行,目前排名世界第九绝不是最终目标。
国内另一家生物育种巨头大北农生物,在过去的2021年,更为注重的是集团内部资源的整合,知名种业营销专家刘石的加入,使大北农集团种业产业板块的扩张更加如虎添翼。除了南方水稻和西南玉米市场继续稳固外,在东北市场的布局也颇见雏形,除了与龙科种业的合作外,2021年还成立了金色北农新公司,精耕黑龙江辐射大东北。整合大北农集团旗下优质资源新成立的丰度种业,借助生物育种产业的优势,在未来定会大有所为。
国内种业巨头企业已初步形成,其他中小型企业在2020年势必也会有大规模的资源整合,随着生物育种产业化的落地和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力度的加大,未来几年中国种业行业即将发生巨大变革。
五.产业主体结构有变 种业迎来新的机遇
未来大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已经不可逆转,目前自北向南耕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在各地均已进入实际性操作阶段。在黑龙江和内蒙古的部分市县,耕地流转率已达70%以上,很多奶业、牧业、粮食贸易企业已经加快在行业源头的市场布局,诸多投资机构也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农业产业主体运营之中,农业产业已经成为未来中国投资的热点。耕地经营主体的变化,会催生中国农业产业的全面变革。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突破,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未来中国农业即将全面迈入数字时代。农业产业高度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是未来发展大的趋势,结束小规模种植,发展规模化经营,是中国农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路径。目前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相比,还存在着产业集中度不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过低,集约化可持续发展进程缓慢等诸多问题。为了缩小与发达国家农业的差距,国家近几年不断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了诸多优惠政策,目前看已经发挥了很大作用,未来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必将会对稳固粮食安全起到决定性作用。
未来农业经营主体的变革,对中国种业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重大发展机遇。在逐渐结束的分散性经营进程中,目前种子产业的经营主体(各级代理商)也即将面临新的角色转变,种业公司与种植经营公司或合作社的合作会更加紧密。跨行业资源整合的案例会越来越多,不断形成新的产业联盟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会有部分种业企业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够,而被行业所淘汰,也会有一些种业企业发挥资源优势,不断整合内外部资源,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2022年已经到来,中国农业产业的变革已经开始,中国种业企业在新的一年里,会有哪些新举动,有哪些新突破,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来源:“中国种业”微信公众号投稿
作者文责自负
作者简介
曲树丰,系中国农科院传媒与传播研究中心专家讲师团成员,中国种业智库国科农研院专家作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从事种业行业20年时间,已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现代营销》《农业科技》《中国青年作家报》《南方周末》《日本新华侨报》《湖南散文》等国内外报刊发表各类作品70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