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彭楠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芦晓春)近日,记者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获悉,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等项目的支持下,该院与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展战略合作,创立杂交小麦渤海研发中心;建成盐碱地杂交小麦品种测试体系;多个耐盐碱杂交小麦品种通过审定,并且大规模示范种植成功,这意味着我国二系杂交小麦的研究及应用工作获得喜人成绩,杂交小麦在滨海盐碱地试验推广取得大幅进步。
据悉,为了加快抗逆、耐盐碱、绿色杂交小麦品种的选育,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构建了我国环渤海滨海盐碱地的首个杂交小麦联合测试网络,涉及天津、河北、山东、江苏等主要环渤海滨海盐碱地麦区,测试网络涵盖50多个测试点,每年可进行200多个组合和品种的筛选评价,该测试网络已晋升为环渤海滨海盐碱地国家杂交小麦区域试验。通过测试体系的高效运行,在原有“京麦6号”耐盐碱杂交小麦品种的基础上,陆续审定了“京麦9”“京麦21”“京麦22”等系列杂交小麦品种。
同时,该院面向滨海盐碱地,开展了杂交小麦多生态区示范推广,建立渤海沿线地区杂交小麦示范基地34个。集成形成了京麦系列杂交小麦中轻度盐碱地栽培技术规程和节水栽培技术规程,为杂交小麦丰产增效潜能挖掘和走向生产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通过品种和技术的配套,盐分0.35%的盐碱旱薄地亩产达到488.5公斤,盐碱旱作示范田实收测产较对照最高增产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