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前后,黑河岸畔,春意渐浓。趁着和煦的春光,甘州区甘浚、明永、沙井、龙渠、大满、小满等乡镇加紧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在龙渠乡高庙村、小满镇满家庙村、甘浚镇头号村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推土机、挖掘机、工程车来回穿梭,经过平整地垄、清运积土、填埋沟坑等系列工程建设,零零散散的“巴掌地”变成了“大块田”,并同步配套建设蓄水池、渠系、管网、路网等,逐步形成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现代高效农田。甘浚镇头号村村民曹建军看着自家的20亩地全部被平整,心里颇为感慨:“平整后不仅地块变大了,而且以后浇水、施肥、机械化操作都方便了,制种玉米成本会大大降低,收益肯定提高。”
不错,全面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为了改善农田灌溉、交通等条件,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重要的是为了“制种好每一粒玉米种子。”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种业问题,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张掖市上下牢牢扛起保障国家用种安全的重任,不断探索推进种业改革发展,历经多年艰辛,取得了弥足珍贵的成效。2011年,“张掖玉米种子”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国内唯一的农作物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3年7月,张掖市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被认定为国家育制种基地县。2018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6亿多亩,其中一半的玉米种子产自张掖,这意味着每两粒种子中就有一粒产自张掖。“十三五”时期,张掖市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年均产种量4.2亿公斤,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1.6%、45%。张掖成为全国最大的市级规模化玉米制种基地,张掖玉米制种产业在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玉米种业安全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系国之大者。
国之大者,更需深谋远虑,呼唤新时代的大战略。按照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和《甘肃省振兴河西国家玉米繁育制种基地实施方案》要求,张掖市主动担起做大做强玉米种业、保障国家粮食和种业安全的政治责任,加大政策扶持、推进基地建设、强化市场监管、优化种业环境,持续推进“精品玉米种子北方扩繁高地”建设,与“南繁硅谷”共促形成种业发展“南繁北扩”大格局,全力推进“种业振兴”。
谋定后动,规划先行。2021年8月4日,张掖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并部署编制《张掖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规划》、《张掖市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21-2025)》,从思路定位、发展目标、区域布局、重点任务、重点工程等方面进行长远系统规划。
2021年10月,张掖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加快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从支持依法纳税、支持投资经营、支持科技创新、强化人才服务、优化基地配置、创新发展平台等方面提出12条具体措施,鼓励支持企业在张掖发展“总部型”经济,开展基地共建、品种选育、新品种权购买、机械化和营销体系建设,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做优基地、做强龙头、做大产业谋划出台优惠政策,亮出真情实意,拿出真金白银,引强入张,推动张掖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10月,市政府制定出台《张掖玉米种子品种备案规定》,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秩序,保护植物新品种权,维护种子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确保生产信息统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大力构建企业种子生产许可证、生产品种备案证、品种产地检疫证、种子调运检疫证、制种基地流转合同、制种企业完税证、张掖玉米种子标识使用许可、农业政策保险单“八位一体”的监管服务体系,形成支持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和规范种子市场的制度机制,为玉米种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2021年11月召开的张掖市第五次党代会也明确了创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打赢种业翻身仗先行示范区”的目标并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将中央“打好种业翻身仗”和省委省政府“放大张掖国家级现代制种基地优势”战略决策部署细化、实化,落地到位,聚力打造国家所需、张掖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的全国最具生产优势、产业最集中、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精品玉米种子生产基地。
2021年12月15-18日,市委书记卢小亨应邀赴海南三亚参加“2021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与到会的2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专家座谈交流,借助高端智慧谋划张掖种业发展,并与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国际种业产业合作创新院协议,积极筹划2022年起在张掖举办中国国际玉米种业论坛暨张掖玉米种子交易大会,借助外力、引智入张,为种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
与此同时,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中提出要扶持优势种业企业发展,促进种业龙头企业与种业基地紧密对接,《甘肃省振兴河西国家玉米繁育制种基地实施方案》提出优势基地向优势企业集中,我市极探索落实的路径和办法,响应国家政策,制定出台《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优质基地资源竞争性配置办法(试行)》,广泛征求全市制种企业意见建议,通过三上三下征求意见,形成共识。该《办法(试行)》重点解决企业与基地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基地落实不规范等问题,建立健全优质基地资源竞争性配置机制,实现优质基地向优势制种企业集中,引导优势制种企业积极参与现代种业功能区建设,努力实现种业提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目标。
此外,张掖市还推进实施国家制种大县奖励项目,推进基地县企共建,提升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水平。加大玉米制种高标准基地建设力度,全市累计改造提升玉米制种基地84.92万亩,其中水肥一体化面积50多万亩,有效改善了种子生产条件。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通过实施制种田改造工程,提高基地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水平;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加大种子信息体系和监管体系建设,提高种子信息服务能力、监管能力和种子质量检测水平;延长产业链条,拓展产业空间,增加产业带动能力,做强做优产业园玉米种业生产环节,促进产业园从传统玉米种业向现代玉米种业的跨越式发展。
并按照“储备一批、实施一批、谋划一批”的原则,谋划实施基础性支撑项目,今年重点申报甘肃玉米制种产业集群、甘肃省张掖市100万亩玉米制种基地水肥一体化建设、张掖市有害生物“空天地”一体化监测预警防控体系建设、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域性试验站建设、甘州区玉米种子加工园、甘州区种业小镇建设、临泽县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建设、张掖市黄河流域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等种业方面的8个重大产业支撑项目,力求通过项目的争取实施,实现种业大市向种业强市转变。
目前,根据玉米种子产销市场形势,张掖市初步确定2022年种植玉米制种110万亩,比2021年增加10万亩以上,通过推广基地水肥一体化技术,加大小包装加工、分级精细包装工作力度,确保产种量达到4.6亿公斤。
为进一步增强“张掖玉米种子”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张掖市还制定出台了玉米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张掖精品玉米杂交种子质量规范》,发芽率、纯度、净度分别比国家标准高10个百分点、1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超越全球质量标准。
一次次探索改革、一个个振兴计划、一片片“良苦用心”,张掖干部群众始终初心如一,只为推进玉米种业高质量发展,制种好每一粒玉米种子,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来源 | 张掖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