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专家团队培育的抗大豆除草剂玉米新品种有效解决了玉米大豆间作过程 中难以一体化机械除草的难题,可节省人工和除草剂成本,作业效率提升62%,并减少药害损失
在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田间管理中,有一道难题,即玉米和大豆两种作物不能使用同一种除草剂,在给大豆除草的同时,须将玉米有效保护起来,否则除草剂会将玉米当成杂草一并除掉,反之亦然。因此该模式中一体化除草成为“卡脖子”问题,导致田间管理成本增高、作业效率降低、难以机械化操作。
有没有更好的除杂草方式?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邓兴旺院士带领技术攻关团队经过10年攻关,目前已培育出能抗大豆除草剂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与耐荫大豆间作,能有效解决玉米大豆间作过程中难以一体化机械除草的难题。
2021年,在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专家团队应用抗大豆除草剂玉米新品种,开展了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洁田模式试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从产量对比看,采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洁田模式与玉米单作模式相比,每亩玉米产量基本不减少,同时多收300余斤大豆;从收益对比看,采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洁田模式与玉米单作模式相比,每亩净收益增加约700元;从生态效益对比看,采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洁田模式,使用当前成熟的无人植保机或高地隙自走式植保机喷雾作业即可,节省人工且作业效率提升约62%,同时每亩节约植保药品投入37元左右。
邓兴旺表示,这一技术突破的核心在于种质资源的突破。团队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筛选得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抗大豆除草剂原始种质资源,然后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赵久然合作,用该种质资源培育出一个适合黄淮海、华北及环渤海三大国审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另外,还可利用非转基因技术把该抗除草剂性状快速导入其他玉米品种,使这个品种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同时,又能保持原有品质。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快速改良培育抗除草剂新品种。
(据《农村大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