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央种业振兴行动部署和新修改种子法有关要求,更大力度加强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农业农业部牵头对原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进行修订,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这是自1997年颁布实施以来首次进行全面修订。
1)此次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将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推向新高度,修改主要体现在:
①对实质性派生品种EDV制度实施步骤和办法作出规定,规定由国务院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以名录形式发布EDV实施范围、判定指南、明确鉴定机构条件和能力、成立专家委员会提供专业咨询。
②扩大保护范围及保护环节。
③)延长保护期限。木本、藤本植物由20年延长到25年,其他植物由15年延长到20年,既能体现加大保护力度,也有利于逐步与国际接轨。
④完善侵权假冒案件处理措施。提高了对侵.害植物新品种权行为的罚款数额;增加了侵权人合法来源抗辩条款;
⑤明确权利恢复的情形。
⑥增加对不诚信行为处罚的规定。在申请过程中存在欺骗、隐瞒、伪造等不诚信行为的,相关申请人和责任人3年内不得申请品种权,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⑦建立植物新品种保护专业队伍。
粮安之道需要种业振兴,这一宏观逻辑将贯穿未来数年,而种业散乱小的行业现状需要强有力的新政策新制度持续改善,种业行业格局有望加速改善、迎来高质量发展。
2)周期成长双轮驱动
2022年国内小麦与玉米基本面有强支撑,粮价上涨利好种植面积提升及种植资金投入,头部优质种企或迎量利齐升。此外,转基因落地有望加速,期待转基因落地带来种业格局重塑,种业将迎来周期与成长共振。目前农产品价格整体维持高位,推动种业需求上升和去库存进程加快。
政策持续落地将进一步加强我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此外,从周期角度看,玉米价格景气拉动玉米种子需求,库存低位、成本抬升促玉米种子提价;玉米转基因商业化促使行业变革,商业化进程有望超预期,拥有丰富技术储备的种业龙头公司将首先受益。
短期面临价格扰动,向下拐点并未明确。
基于国内增产有限、外部有望走强、饲用需求向好三个预期,国内玉米市场短期难见拐点,价格或将呈震动走强趋势。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周期有望在明年迎来拐点,23/24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存在修复可能,同时作为全球重要玉米消费国,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可能在明年下半年步入本轮周期低点,玉米饲用需求存在走弱可能,本轮玉米价格周期拐点最早或将在23/24年度玉米上市后显现。
(1)供给端:国内新季预计小幅增产,海外新季供给预计趋紧。产量方面,本轮极端高温干旱天气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产量占比相对有限,而黄淮海及北部核心产区长势较好,国内玉米新季产量预计小幅微增。进口方面,受夏季高温干旱影响,北美产区新季减产明显,同时俄乌冲突反复令乌克兰玉米生产和出口明显承压,玉米进口成本预计维持高位。
(2)需求端:养殖端饲料需求修复,食品端消费预期向好。畜禽养殖正处于盈利区间,养殖高景气提振能量饲料原料需求,在主要替代品维持高价情况下,看好新季玉米饲用消费。另外,近期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国内食品饮料消费有望持续修复,叠加养殖高景气下玉米蛋白粉等加工副产品需求增加,淀粉开工率有望维持高位,玉米工业消费有望持续回暖。
从成长角度看,品种审定新修订办法、实质性派生制度等使得传统种子行业格局持续改善,玉米转基因商业化促使行业变革,商业化进程有望超预期,拥有丰富技术储备的种业龙头公司将首先受益。
3)国家召开育种联合攻关推进会,是“新型举国体制”在种业领域的具体体现
日前,国家育种联合攻关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落实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决策部署,我国开展十大主要粮食和畜禽育种攻关,促进水稻、小麦、大豆、畜禽等重要农产品品种更新换代。
国家联合育种,体现了国家对种业的高度重视,是深入实施种业振兴的关键举措。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的国家安全刚性要求下,种业板块的高强度政策支持将持续推出和落实。国家联合育种,是“新型举国体制”在种业领域的具体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种业创新有望加速推进。政策持续落地将进一步加强我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利于行业集中度提升。
来源:国泰君安 中信证券 种业商务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