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种业科技和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业用种安全总体水平较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不过,目前我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待提升,育种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商业化育种体系尚不健全,一些核心种源在品种产量、性能、品质等方面不及国际先进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聚焦优势种源、有差距的种源以及主要依靠进口的种源,我们必须进一步提升育种能力和良种性能,增优势、补短板、破难题,确保我国农作物、畜禽、水产等种源自主可控,促进种业振兴。
政府应在育种联合攻关中扮演好协调者和引导者角色。不仅要提供各类政策要素,还要统一协调并引导育种联合攻关各主体间的行为,助力实现育种攻关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应积极与市场及社会多元主体密切合作,引导技术、人才、资源、资本等要素向种业龙头企业集聚。
实现育种联合攻关,关键在于提升种业龙头企业竞争力。充分发挥种业龙头企业的“主板”集成作用,使科研、生产、市场、投资等都能找到相应“接口”,推进创新成果快速产出和转化,不断提升国产农作物、畜禽、水产种源与品种的市场份额及竞争优势。
夯实育种主体的内在驱动力,构建合理的权益分配机制颇为重要。应创新权益分配机制,激发种业产业链上各主体的内生动力,增强育种联合攻关主体间的协同力。
全面开展育种联合攻关,加快选育一批满足多层次、多元化市场需求的突破性育种材料和新品种,促进水稻、小麦、大豆、生猪等重要农产品品种更新换代,定能为持续增强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筑牢根基,为百姓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提供坚实种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