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玉米种子,从数万份育种材料中脱颖而出,最快需六年,有的甚至需十年以上。有的品种通过审定后可以上市推广,有的通过审定后就“毕业”了。
从品种培育到企业发展,再到海内外市场开拓……中国种业振兴的路上不缺问题,持续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地展现场,各种作物长势良好。
01
使命在肩,奋力推进种业振兴
天刚破晓,87岁的程相文已穿戴整齐,一头钻进玉米地里,领着助手授粉、套袋、收获,观察植株长势并详细记录,在地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常年的高温暴晒让他皮肤黢黑,摘下眼镜后像个农家老汉。
自1964年首次到海南进行南繁育种,程相文一干就是一个甲子。“几十年干的是玉米、看的是玉米、想的是玉米,一天也离不开玉米。”这位中国种业的功勋人物说道。
早在2021年,程相文就参加了中国种子大会,那时候的他希望行业内能更好地创新利用种质资源。如今,种业振兴正加速推进。他所在的南繁基地田块平整,设施完善。“现在干活更有劲儿了,要选育出更多抗逆性更强、营养成分更高、适合籽粒机械化收割的新品种。”
著名玉米育种家程相文在田间。
小小的一粒种子,牵动人心,孕育希望。
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时再次强调种子对于端牢中国饭碗的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表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最主要的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这是从源头上保障种业发展,促进种业振兴,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的根本路径。”
凡事预则立。数十年来,一代代育种家使命在肩,接续奋斗,农作物品种不断推陈出新,培育方向也从高产向高产、优质、绿色、专用兼顾转变。目前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的占比超95%,畜禽、水产核心种源自给率分别超75%和85%,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带动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在做生物实验。
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在孕育新的大突破,各国都在争抢制高点。
此前,国内种业龙头、中国种子大会的大北农集团已获批多个生物安全证书,转基因大豆产品在阿根廷获得种植许可,正加速拓展南美市场,在技术和商业合作上发力。
大北农集团常务副总裁刘石表示,“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生物技术领域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大北农在持续强化转基因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基因编辑研发团队,与国内外优秀的基因编辑公司开展合作。”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杭州瑞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志成认为,未来5年将是我国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全面实现产业化推广的5年,重要性不言而喻。
海南加快建设“南繁硅谷”。图为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一角
02
种业振兴的根本在企业
扶企业就是扶种业,企业振兴就是种业振兴。
从201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首次把企业作为种业市场主体、商业化育种主体,到2022年农业农村部遴选出270家企业机构,集中力量构建“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国家种业企业阵型,加快打造种业振兴骨干力量。
十余年间,国家对种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种子企业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在种业振兴五大行动里,企业扶优占有重要地位,企业不振兴,那中国种业振兴就不能说是振兴。中国种业要培养出几艘‘航空母舰’,对标的是拜耳、科迪华,期待我们的企业做大做强,能够在关键技术、核心品种上能够走在全球前列。”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马淑萍强调。
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地展现场。
企业是创新主体,但目前创新资源仍集中在高校和科研单位,产学研结合这一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商业化育种体系究竟如何建立完善?
连年参加中国种子大会的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总经理吕玉平认为,“中国现在不缺院士,不缺科学家,最缺的是企业里的科学家,缺的是懂技术、懂市场的人才。创新成果只有真正产业化,才能惠及农民、造福国家。”
在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玉米改良中心主任赖锦盛看来,未来五年有机整合科研院校和企业资源,在核心技术研发、重大产品创制、产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同步发展,走“利用中国原创性生物技术-创制战略性重大产品-培育本土化国际企业”这样一条中国特色的种业现代化路径,创造中国特有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快产品迭代升级,利用技术创新弥补我国农业资源的相对不足,支撑农业强国和种业强国建设。
为了进一步完善种业战略布局,大北农通过融合并购,先后与云南大天、广东鲜美种苗等公司达成紧密战略合作,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同时,助力公司快速、全面开展各类农作物种子业务。
大北农集团创种科技副总裁李军民表示,创种科技围绕我国玉米、水稻、大豆等产业发展对品种的中长期需求,聚焦关键核心育种技术攻关,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中国农大、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所、中科院遗传所等优势科研院所深入合作,构建新型高效的商业化工程育种体系。
大北农丰度高科在三亚的南繁育种基地。
03
为种业振兴厚植市场沃土
近年来,中国种业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2021年,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出口了6225吨杂交稻种,占全国总数近四分之一。近十年里,其各类农作物种子销量增长到1亿公斤以上,销售收入增长到25亿元以上,成为一家拥有23家控股子公司的领军企业。公司董事长张琴对此感受颇深,“品种培育、技术创新是种业企业最主要的竞争力。”
此外,隆平高科进入全球种业前十强,北京峪口禽业成为全球第三大蛋鸡育种企业。30多家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中信收购陶氏巴西玉米种子业务和樱桃谷鸭,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世界种业第三次并购浪潮中出现了中国企业的身影。但整体来看,我国种业规模企业仍然较少,市场集中度不高。
“未来我们不但要有中国市场,还要有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我们不但要有品种,还要有企业,还要有话语权,有自己的规则和制度。我们的企业是强大的,我们的技术是领先的。”马淑萍强调。
利用生物技术培育的玉米植株。
做大两个市场,要为企业发展营造有序竞争、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品种审定试验渠道放开后,作物品种数量剧增,同质化品种多、突破性品种少的现象凸显。与此同时,套牌套牌、仿冒仿制等乱象也时有发生。要实现种业市场由大到强,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关键一环。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菊丹表示,知识产权是激励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机制。新修改的种子法使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水平与《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公约》1991年文本基本持平,将大大提升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植物品种的商业价值,对我国种业发展有重要影响。
“虽然我国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在逐渐加强,但如何更好地通过商业秘密和专利制度为种业发展提供法律保护,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李菊丹说。
04
为世界奉献一场种业盛会
海南三亚崖州湾畔,日暖风和,万物葳蕤。
在崖州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近2000个新优作物品种长势喜人。“这里是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硅谷论坛的地展现场,种植有玉米、水稻、瓜果、蔬菜和杂粮等类型。”地展技术顾问马文全介绍。一年一度中国种业界最重要的盛会即将召开,大会地展已做好充足准备。
2023年4月1日-4日,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将在海南三亚举行。本届大会以“中国种业振兴 南繁硅谷崛起”为主题,由中国种子协会、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三亚市人民政府和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主办。
在步入全面实施种业振兴的第三年,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对种业振兴提出了新要求的大背景下,一年一度中国种业界最重要的盛会再次如约而至。
这是今年首场重磅国家级种业盛会。
在2021、2022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本届大会将更加广泛动员和凝聚种业行业及社会力量,助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和《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鼓与呼,为全面推进南繁硅谷建设策与谋。
大会为种业带来睽违已久的思想盛宴。
超强大阵容!省部级领导、院士专家、国际组织领导、国内外优势企业领衔;
全方位解读!种质资源管理政策、生物育种产业化最新政策、种企运行风险防范等;
宽领域合作!转基因农作物发展经验分享、探讨“走出去”和“引进来”机会与途径等;
多层次交流!介绍南繁最新成果、关注各作物种业发展途径、分享热带农业成果等。
中国种业振兴 南繁硅谷崛起
在全国上下一心深入实施种业行动的关键节点
一年一度种业界最重要的盛会如约而至
4月1日-4日
2023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
将在海南三亚举行
超强大阵容、全方位解读
宽领域合作、多层次交流
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鼓与呼
为全面推进南繁硅谷建设策与谋!
记者丨农财君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