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再次强调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中部,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南北横跨6个纬度,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农耕文化孕育了丰富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也铸就了山西省“小杂粮王国”的美誉。
近年来,山西省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启动大范围良种培育项目,围绕玉米、大豆、小麦等农作物,联合省内外科研院校、种业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旨在突破制约种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良品种,做强优势种业企业,加快推进山西省种业高质量发展。
联合攻关育种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3年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山西省推荐的瑞普909(玉米)、晋谷21号(谷子)、晋薯16号(马铃薯)均入选全国农业主导品种。据了解,这些品种均由山西农业大学选育。在品种培育方面,山西省始终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加快大面积提高单产,提升粮油作物生产能力这一目标,组织科研团队、企业、政府联合攻关,搭建品种服务平台,制定联合育种方案。
“联合攻关育种,我们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为依托,通过研究大整合、资源大联合、育种大集成等来培育自己的育种创新体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文志表示。
关于联合攻关育种,山西省确立了由“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牵头+科研院所+种业企业+育种基地”共同实施的办法,并组成工作推进小组和项目组,相关专家和企业负责人部署协调育种联合攻关事宜。
据了解,今年山西省的种业攻关行动还聚焦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谷子、高粱6个农作物品种以及生猪、肉牛、肉羊3个畜禽品种,努力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
提升种质资源
种优则物丰,粮安则民安。
山西省是种质资源大省,但不是种业强省。为把种质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种业优势,去年山西省出台的《山西省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开展种业振兴五大行动,分别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种业创新攻关、种业基地提升、种业企业扶优、种业市场净化等行动。其中,着力推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是重点任务。
记者了解到,在第3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中,山西省收集了3087份种质资源信息,包括粮食作物2271份、经济作物307份、蔬菜206份、果树294份、牧草绿肥9份。其中,翼城县的珍珠玉米和泽州县的芹菜入选全国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此外,在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基因资源研究中心,保存着山西省各地7万多份作物种子,保存数量在全国地方种质库中位居第3位,其中杂粮的种质资源位居全国地方种质库首位。
“在多年的种质提升和推广应用中,晋汾白猪多系祖建系所具有的丰富遗传变异得到充分释放,表现出巨大的选择潜力和种质提升预期,预示着通过品系选育和合理配套,是进一步提高晋汾白猪种质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开展汾白猪本品种选育和优质风味系、高效快长系的选育,开展杂交配套研究,筛选出杂种优势强的杂交组合2个。”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猪品种联合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李步高教授说。
多方参与制种
小麦是山西省除玉米之外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制种是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变量,在乡村种业振兴战略部署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为此,山西省积极开展中央政策性小麦、玉米制种保险政策宣传。
“农业理赔款真是及时雨,有效减缓了灾情对小麦种业带来的压力,让我们种业行业制种更有底气了!”7月9日,山西尧山某公司经理收到先行赔偿的8100元小麦制种保险金后高兴地说。
据介绍,今年是山西省小麦、玉米制种保险纳入中央政策保险元年。目前,太平洋财险已经在原平、浮山等地主要小麦、玉米制种乡镇进行承保,切实为促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制(繁)种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6月25日,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第一批省级制种基地县和良种繁育基地,目的是推动山西省制种基地提档升级,保障农作物种子供给能力,提升良种生产水平。据了解,制种基地县和良种繁育基地的品类,除了第一批涉及的以外,还有大豆、水果、食用菌等品类。
为进一步强化国家级大豆制种基地检疫防疫措施落实,保障大豆生产安全和制种安全,7月8日,省植保中心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了2023年国家级大豆制种基地检疫检查活动,深入大豆制种企业生产基地,对大豆病害发生、监测防控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察看了农技推广部门开展的大豆疫霉根腐病防控药剂筛选试验、大豆生产田种子药剂包衣防控效果等情况,对山西省的大豆生产和检疫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山西省将持续打牢种质资源基础,推进种业科研创新,提升种业企业竞争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奠定种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