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行动办公室成员朱银
堆积如山的资源样本,数以万计的数据资料,将原本不大的办公场所占得满满当当,一个身影正在电脑前忘我工作,她就是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大管家”、江苏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行动办公室成员朱银。
作为普查行动的“神经中枢”,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不分周末、随时待命,而对朱银来说,这样工作状态已经持续了2000多个日夜。
江苏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开展以来,调查队员们白天在炎炎烈日下手握纸笔记录采集数据,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将数据录入电脑。朱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充分发挥自己信息技术背景的特长,研究资源采集业务需求和工作要求,学习移动研发技术,彻夜开发系统。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两个月不到,她就开发出了“种质资源普查调查数据移动采集系统”和“种质资源调查数据管理系统”等软件。有了技术的支撑,采集效率成倍提升,数据管理井然有序。
“这份材料是不是野生资源,是否有收集价值”“果树这个时候可以采集么,怎么采”“菱角、慈姑这些水生蔬菜要采多少量”“这几份芹菜种了两年了,都没收到过种子”……大家平时有什么问题,第一时间总会想到“朱老师”,面对各类问题,朱银都满腔热情地耐心解答。正是因为有了她,大家有了稳定可靠的后勤保障,全省的种质资源普查和调查工作才得以高效而有序开展。
种质资源普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为了提高工作能力,朱银认真学习普查技术。她对普查工作环节和技术要点都了然于胸,成了名副其实的种质资源普查专家。
进展缓慢的系统调查县,她跟随调查队一起,跋山涉水,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工作无法开展的普查县,她披星戴月,一一上门指导,早上7点出发,夜里12点半到家,帮助解决了全省数十个县区面临的所有棘手问题;承担繁殖鉴定任务的单位,她一有空就去转转,实时掌握着每一份资源的繁殖状况,合理部署下一步的资源采集计划。6年来,全省调查收集资源1787份,普查征集资源1659份,繁殖鉴定资源2000余份,圆满完成了江苏省的任务指标。朱银利用休息时间开发江苏省种质资源普查网站,撰写2篇论文,宣传江苏省资源普查的进展与成效。
作为普查工作的最后一关,朱银负责全省资源样本和数据表格的整理,并提交到国家库圃。面对种类繁多的样本和庞大的数据,她对每一份资源样本的数量和质量、每一个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都严格把关。不合格的样本,及时通知补采,不准确的数据,及时沟通修正,来不得半点让步。因此,忙碌便成为她办公室的主旋律。在她的带领下,整个团队累计向国家库圃提交资源样本3446份,修正调查表1787份,录入核对征集表1659份和普查表180份,整理照片2万余张。
不放弃每一份资源,不放过每一个数据,“心细如发”是团队成员对她的评价,而她把满腔的热情挥洒在这份看似平凡而不可或缺的工作中。
2000多个日日夜夜,朱银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着。她深知每一份资源都来之不易,无论周末还是节假日,只要有样本寄来,她都及时处理,生怕资源得而复失。为了不影响普查工作的进展,她在产假期间依旧照常解答大家的各类问题,休息两个月就投入了普查工作。
种质资源普查项目开展的这几年里,她默默奉献,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个平凡的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者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