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夏玉米品种生产现状
1、自然灾害频发
近几年来,黄淮海夏玉米区域气候复杂多变,灾害性天气重发频发。连续7年,黄淮海夏玉米生殖期均出现了连续35℃以上高温;而在高温条件下,玉米的生长发育会受到抑制,同时,高温还可能导致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此外,近两年黄淮海地区的降水分布不匀,部分地区可能存在干旱或洪涝问题,导致玉米生长受阻。
2、生物逆境严重
主要病虫害频繁发生:南方锈病、茎腐病、穗粒腐病、弯孢菌叶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纹枯病、粗缩病、草地贪夜蛾等。2011和2014年、2021年河南省茎腐病的大流行;2015、2018、2021锈病、弯孢菌叶斑病逐渐发展为主要病害。穗粒腐病和后期阴雨等因素造成的黄曲霉和呕吐毒素超标已经成为制约黄淮海玉米卫生品质的关键因子。
3、 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逐步扩大,对品种筛选非常慎重
大户经营的土地面积大,投入资金大,希望在种植全过程中,都能够从品种上看到丰收的预期。玉米想获得高产,需要围绕产量三要素,即每亩株数、单穗粒数、单粒重;每个产量要素都贯穿整个生育周期,所以为了高产,需要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将逆境胁迫最小化。排除通过栽培管理措施来避免或者降低逆境胁迫,对品种本身的抗性要求,是下一步品种选择的核心指标。
4、 播种密度逐年增加
品种演变已过6代,种植密度逐步稳定在4500株/亩,在现有种质资源下,单个果穗的库已经饱和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要想增加产量,就必须需要增加群体;其次由于逆境胁迫频发,品种在整个生育期不断“减员”,稀植大穗型相较密植中穗型对产量的影响更大;群体的优势让品种能够更稳定地获得高产。
5、 缺乏适于粒收的耐密品种
后期站秆性、脱穗粒与脱籽率已经成为制约玉米机收的瓶颈之一。
6、种质遗传基础狭窄,品种潜在风险大
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薄弱,遗传基础狭窄,利用几个骨干系——郑58、昌7-2、PH6WC、PH4CV等审定品种多,但遗传同质化高,生产潜在风险大——郑单958、先玉335、迪卡653等模拟品种多。
黄淮海夏玉米需求育种目标
1、易机收
由机械穗收发展到机械粒收,中长穗、苞叶层数少、苞叶薄、穗轴坚硬、后期灌浆快脱水快,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不高于25%(28%),成熟后田间站秆15天以上。
2、中熟
中等熟期,确保充足的积温积累,籽粒后熟快,能收穗能收粒;玉米是喜温、喜光、高光效的C4植物,其产量90%左右是依靠光合作用来制有机物,而日照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物的光合同化能力,关系到光合产物的积累和作物营养生长状况的好坏。现有品种资源,大多不具备对某一个病害的免疫能力,更多的是在靠适宜的熟期来抵抗病害。黄淮海当前的积温对大多数品种是足够的,现有的品种熟期对照为郑单958,生育期平均比对照品种不长于1.0天,或收获时的水分不高于对照即可。未来大户能够配置足够的资源(播种、浇灌、收割、场地、烘干),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去收获玉米,所以相对延长生育期对获取高产是十分有利的措施。当前郑单958在黄淮大致生育期在100-102天左右,能够较郑单958晚熟1-2天是比较合适的熟期。
3、耐密植
密度弹性大,适应密度在5000株/亩左右,高产地块可以种到5500株/亩。
4、抗倒伏/倒折
抗倒伏已经成为品种能否大面积推广的决定因素。唐四平头选系普遍存在抗倒性较差的现象,缺乏国内优异抗倒遗传群体;解决途径:利用美国瑞德和欧洲抗倒种质。
5、耐高温、适应环境能力强
黄改系具有耐干旱、耐高温 、耐阴雨寡照、花粉量大、散粉时间长等特性;目前育种单位/个人大多都围绕这些材料在进行组配。
6、抗主要病虫害
具有抗茎基腐病、锈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粗缩病等主要病害,以及玉米螟、蚜虫等主要虫害。抗性就是产量,品种抗性比防来的直接高效。
7、掉穗率低、易脱粒
果柄韧性好,果穗不易脱落,籽粒与穗轴结合松,机收易脱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