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凤凰卫视
钱前,中科院院士、国家种资库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40年专注作物种质资源与遗传学研究。
2023年年中,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2023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受全球通胀、地缘冲突、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2022年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有2.58亿人处于危机以上级别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报告证实,这一状况仍在恶化。
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恶化
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究竟如何?
吴小莉:中国是最大的农业进口国,我们现在的对外依存度已经到了19%,这个依存度是在安全值的范围内吗?
钱前:因为人多地少,所以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一直非常严峻。国家政策是“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水稻、小麦是我们的基本口粮,水稻、小麦的口粮形势相对较好,但玉米和大豆现在进口得比较多。玉米缺口在20%以上,大豆缺口更大,所以我们每年实际在全球进口的大豆非常多,因为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现在也是从单纯的吃饱到吃好,大豆玉米大部分是出于饲料需求。
吴小莉:您提到中国未来必须在2030年,让中国的小麦、玉米和稻子的生产量增长20%,才能够基本满足需求。现在看来,我们能达到吗?
钱前:1994年有个美国人莱斯特·布朗,是美国经济研究所的所长,他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粮食缺口是58%。
吴小莉:他在1994年说的?
钱前:对,因为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从世界上进口粮食,当时将世界粮价抬得比较高。我们还是要感谢这个美国人,尽管他当时也许不怀好意,但是给我们提了一个醒。1995年我们启动了“超级稻计划”,让我们的粮食增产、增产、再增产,一直做了下来。去年我们水稻平均产量是472公斤,在全世界排在第一,而我们的水稻耕地面积比起印度的水稻耕地面积还是少很多,印度是6.5亿亩,我们是4亿亩多一点。
吴小莉:2030年距离现在只有7年了。
钱前:按我们的预测,现在到2030年,口粮是绝对安全,现在我们口粮基本是16年连增,每年都有提高。
吴小莉:口粮能够抓在自己手上,种子非常重要。
钱前:对。
中国种业发展“卡脖子”问题
在底盘技术
吴小莉:你说我们种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是有的,但致命的“卡脖子”问题没有。什么是致命的“卡脖子”问题?除了致命的“卡脖子”问题,其它“卡脖子”问题会影响到我们的粮食安全吗?
钱前:会的。我们这个时代育种的最终追求是精准。生物育种有很多关键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这里有许多底盘技术,我们正在加强。传统育种,我们走在世界第一方阵,但是在高新技术领域,我们在持续努力,在发力,尽管我们现在育种没用转基因,但一旦你要用的时候,可能会被“卡脖子”,我们没有知识产权。
吴小莉:您说的是大豆吗?
钱前:大豆和玉米都是这样,我们是大豆的古国,我们是大豆的起源国。
吴小莉:对,为什么会缺乏了呢?
钱前:120年前左右,美国人把它拿去了,把重要的抗胞囊线虫的基因找到,把重要的东西找到以后,专利就在他们手上。
吴小莉:大豆的种质源既然来自于我们,我们可不可以自己研究?
钱前:你讲得非常对,我们要抓紧发力。以前认为种质资源没有国界,大家都是为整个人类贡献。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们对全世界的种质资源,包括对美国,对国际水稻所,都有贡献。这次新冠以后,大家觉得有许多东西还是不能单纯依靠于人,是要研发自己的技术。
“小薇”两次登上太空
人类要移民太空
需要实现大面积太空植物工厂
53年前,袁隆平在南红农场发现“野败”,开启了“杂交水稻”之路。1959年,黄耀祥院士第一次突破矮化育种,较国际上早了近10年。1996年,中国启动“超级稻”研究,最新纪录双季稻亩产突破1500公斤。2022年7月25日,“小薇”搭乘神舟十四号进入太空,开展了120天的太空培育工作。超矮杆水稻“小薇”身高20—30厘米,这是它第二次进入太空。
吴小莉:大家都勇敢地去闯“无人区”,好几个前辈成功了,您也成功了,10年前您就做“小薇”,当时可能也没有人看好。
钱前:“小薇”为什么好,“小薇”可以一层一层的,在植物工厂里实现立体栽培。“小薇”现在生育期也非常短,一年可以做到六代。同时,我们也把“小薇”带到了太空去。
吴小莉:“小薇”在太空的表现是怎么样?
钱前:现在是只带了种子去,植株能带回来,但种子还没有回来。
吴小莉:什么叫种子还没有回来?
钱前:就是种子在上面没结实。
吴小莉:我们两次到太空研究有进一步了解吗?
钱前:我们不是要太空育种,我们希望以后能为太空生产粮食。在征服太空过程中,以后可能要移民,太空的资源非常贫瘠,但是以后要大面积地实现它在太空里的植物工厂。
2023年5月,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主体建成,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野生稻种质圃,可以容纳4万份野生稻,满足今后30年野生稻保存需求。资源圃建成后,将成为钱前所在崖州湾实验室的重要科研平台。
吴小莉:全世界21种野生稻,是不是都已经入驻这片资源圃了?
钱前:全世界的都入驻了,但是每一种都很少。以前我们发现和收集的主要都是中国的,广东野生稻、广西野生稻、海南野生稻、湖南野生稻、云南高原野生稻,我们这里都有备份,都是活体库。
为什么要活体地保存?第一,野生稻的遗传异质性非常强,一个植株上长出来种子,能分出很多的类型,所以我们要用种子保存不断地扩展,但是它的遗传多样性没有增加,所以一定要用活体的保存,但是2008年,在南方地区有一次大冰雪。当年死了一大批活体保存的种子,虽然冻死一大批也没有绝对关系,因为国家库里或者种子库里是有保存的,但是种下去的代表不了它这株,所以我们野生稻原始的植株非常重要。
吴小莉:会不会有些人现在也把它当作国家安全的部分,不愿意分享野生稻了?
钱前:对,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打造全世界的野生稻联盟,希望我们共建、共享、共用,以后收集到的种质资源包括活体的,它原始国家都可以拿回去。美国现在是种质资源第一大国。
吴小莉:他们是最早去收集的吗?
钱前:不是,它主要是许多盟国的,它的同盟国都把种子放在它那个地方。我们也要能做到这一点,让这些国家相信我们,我们技术力量能让它永生。它们要拿回去,也能拿回去。
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
计划10年内完成所有野生稻基因鉴定
吴小莉:十年内做一个野生稻的基因鉴定,是不是很像我们当时在破解人类基因一样,做一个野生稻的基因图谱?
钱前:现在野生稻的基因图谱也破解了,我们现在想做的不光是保存,现在野生稻的库里,马上就有13000份,中国总体的资源是8万多份。在野生稻来说,我们自己国内的也不算少,但保存不是唯一目的,保存是为了让它永生,要在这里发现革命性颠覆性的东西,像我们的前辈袁隆平、朱英国一样。追溯到我们中国农科院丁颖,他在20世纪30年代就通过广东野生稻使得广东、广西成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粮仓。
吴小莉:我们现在把中国野生稻的基本基因图谱,用得很好了?
钱前:对,虽然我们计划的是十年, 我们希望在海南跑出加速度,一年能做两代,一年能当两年用或者当三年用,我希望5年内能完成检测,就从今年开始。
吴小莉:袁隆平先生说他有两个梦,禾下乘凉。
钱前:乘凉梦,然后杂交水稻全球推广梦。
吴小莉:您的育种梦是什么?
钱前:我的育种梦,我要把植物工厂做出来,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以前我们只知道高产,或者只知道优质,但在我们这个时代,一定要让水稻从艺术到科学,一旦我们把所有的遗传机理破解了以后,年轻人都能做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