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对于盐碱地综合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渤海新区黄骅市中捷产业园区作为典型的滨海盐碱地区,面对盐碱地改造成本高、维护难的现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种业振兴和盐碱地综合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转变思想、变换赛道,从“以种适地”角度入手,近年来相继培育出了“捷麦19”和“捷麦20”等自主研发的旱碱麦品种,亩产由50公斤提高到245.4公斤,真正实现了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有力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渤海新区黄骅市中捷产业园区,前身为国营中捷友谊农场。1958年初建立农业实验队,到1978年改建为中捷友谊农场农科所,锚定选用抗旱耐瘠薄且综合表现较好的作物品种,促进旱碱区粮食增产这一目标,克服科研人员不足、经费不足、设备不全等困难,几代人60年如一日接续奋进,直至现在逐渐构建起了在园区管委会领导下的,集农科所、渤捷种业、农业发展公司三位一体的种业发展体系,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育种能力不断完善,品种竞争力不断增强,旱碱麦产量逐年提高。
二是强化选育研发,推动品种迭代。从早期引进推广鱼鳞白、石407、科遗26等小麦品种,到以原始品种“小红芒”“红秃头”通过有性杂交技术,培育出冀麦32,开启了“以种适地”的历程。经过不懈努力,自主研发的“捷麦19”旱碱麦品种,2015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连续多年入选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绿色节水、节水降耗、提质增效、生态环保、高效利用”小麦主导品种。2021年“捷麦20”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评审委员会审定,比“捷麦19”平均生育期缩短9天,千粒重高1~2克,容重高60克/升,抗寒性、抗旱性均有所提高。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推广力度。“捷麦19”自审定以来,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动繁种田建设,目前已建设繁育基地2.06万亩,产量达到618万公斤。“捷麦19”年推广种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是沧州运东地区推广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并已推广试种到天津、山东甚至是新疆等地的盐碱地上,新疆和硕县已连续多年引进“捷麦19”进行适应性试验种植,产量高达720公斤/亩,比当地推广种植品种增产8%左右,因此得到了当地农民的高度认可。当前“捷麦”品种发展前景广阔,为加快农作物优质高效品种推广应用,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中捷产业园区正在积极申请品种扩区,为盐碱地粮食持续增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