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项政策密集出台,各方力量汇聚融合,蹄疾步稳推动国家南繁南繁硅谷、国家生物育种专区、崖州湾科技城建设。南繁硅谷正加速崛起。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余欣荣在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开幕式上表示,南繁事业面临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在即、《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正式发布的两大机遇。
如何抓好新机遇,开创南繁事业新阶段。3月18日,南繁硅谷专题报告会在海南三亚举行,全方位、立体化解读南繁硅谷建设的新思想、新思路、新路径、新业态。本次论坛是2024中国种子(南繁硅谷)大会15个专题报告会之一,由先正达集团中国种业独家赞助。
南繁硅谷专题报告会现场
新思想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创制突破性新品种是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自身骨架硬’加上先进的生物技术是培育优良品种两大法宝。”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安全专家委员钱前表示。
当前,我国种业发展存在机械化、产量、品质、绿色、高效等需求。将丰富的种质资源转化为可利用优异种质是发展关键。
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生物育种技术能够对现行品种进行补充、丰富和修饰,具有增加育种选择精度,克服遗传障碍,提高目的性和效率性等优势。钱前表示,创制突破性新品种,需要分子设计、基因编辑等突破性技术及单倍体等创新种质。
2024年1月,《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发布,立足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点,对南繁硅谷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生物育种即将腾飞,南繁建设‘蓝图’正在变为‘实景’,大数据、大规模、大场景的现代化育种已经变为现实,都令人感到振奋。”钱前表示。
多年来困扰南繁生产生活的“难”与“烦”已是时代记忆。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育红介绍,海南深化“一体两翼”新格局,除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服务设施外,乐东抱孔洋、陵水安马洋配套服务区达到“拎包入住”标准。
钱前表示,未来要加强对种质资源的收集与挖掘利用,加强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深化科企合作,建新型“产学研”协同攻关模式,推进全国大联合和大协作。
2022年,全球转基因种子的种植面积首次突破2亿公顷,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数据来源:Agbio Investor)“在新的一轮育种技术革命开端之际,是我国占领此次科学技术革命的绝好机会,我们应该积极布局,快速推动,保障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全国人大代表、崖州湾实验室执行主任陈凡说。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是“南繁硅谷”的核心引擎。陈凡表示,要以新型举国体制打造国家种业战略科技力量。围绕种子创新与种业全链条布局,积极通过统筹整合崖州湾现有科技创新资源和国内优势力量,搭建种子精准设计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平台、现代生物技术育种先行试验区,实现智慧农业研发与示范,推进产业孵化与成果转化国际一流的农业领域科技创新平台。
面对南繁事业重大发展机遇,余欣荣建议,要坚持安全是根本,发展是关键的总体方针,实施南繁种业立足岛内,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三大路线。
未来,如何推动深化全球种业产业链国际合作。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副处长于圣洁表示,在国家层面,要加强制度创新,助力种业开放合作,在企业层面,要夯实自身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
新思路
打造“种源+种业+种市”
走进南繁保护区,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已基本建成高标准农田。南繁水利工程灌溉面积达20万亩,基本解决南繁基地现有渠道输水能力不足、年久失修、灌溉保证率不高等问题。
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邓光联表示,目前,《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已基本完成。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三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长丰介绍,三亚围绕种子种源链、种子产业链、种子服务链、种子市场链和种子资金链,“五链”协同发展,加快形成由国内顶级科研国家队领衔、以不同类型科研机构为支撑、以种业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创新主体,构建以种业龙头企业为引领、种业CRO业态为核心的产业体系,打造集知识产权保护、种业对外交流合作和南繁服务保障等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圈。
依托气候、地利、资源优势,乐东县逐渐完善制度保障、用地保障和配套保障。乐东黎族自治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委副县长柳晓磊表示,乐东将以促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为重点,构建“生产+加工+科技+品牌”全产业链条,推动由南繁事业向南繁事业与产业并举转变,重点布局打造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孵化平台、南繁科研成果常年转化腹地、种源重要领域攻关高地、国家南繁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基地等。
“陵水南繁基地候鸟人才工作站”、“南繁服务站”、“南繁科普教育基地”等多个机构已在陵水黎族自治县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安马洋)配套服务区项目服务区内挂牌成立。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贤良表示,“我们既要提高人才队伍‘软实力’,也要提升实验室及科研平台建设‘硬基础’,更要增强管理服务能力,为入驻服务区的南繁单位提供最周到的服务。”
作为南繁硅谷的重要组成,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正加速建设,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吕继洲介绍,目前,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呈现主要经济指标稳步上扬、重大平台陆续落地运行、创新载体加快建成投用、主导产业集群加速培育、科研任务攻关创新开展、人才引培服务机制完善、能力条件建设初具成效、创新创业生态日益良好等八大特点。
顶层设计不断深化,南繁基地基础不断夯实,重大科研平台加快建设,育种联合攻关取得新突破,育种创新主体加速聚集,资源引进通道不断优化,支持政策连续出台,种业市场环境持续向好。推进南繁硅谷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建设,海南阔步向前。
马育红表示,下一步,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将锚定南繁硅谷国家级种业创新基地建设目标,聚焦“种源+种业+种市”,通过全面落实南繁硅谷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市场主体引进和培育,及不断优化种业营商环境等布局,全力推进南繁种业高质量发展。
新路径
培育种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万建民指出,对标新时期高质量发展需求,积极应对国际竞争挑战,必须强化领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企深度融合,构建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的新型高效现代种业创新体系,加快培育种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实现种业强国建设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是育种创新最大的源动力,目前,植物新品种保护已成为行业最重视的领域之一。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副研究员李晶表示,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存在申请作物单一,品种同质化问题严重,且缺乏全球布局,全链条、全要素、全过程保护存在不足等问题。“各地方行政执法、司法审判标准差异较大,耗时长,导致保护力度有所减弱。此外,鉴定检测标准也有待完善。”海南省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协会首席法律顾问魏展杨介绍。
“要从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三方面,加强海南自贸港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李晶说。魏展杨建议,一是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并提高处罚力度,增加侵权成本。二是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审判标准制度,确定统一最低赔偿标准。三是法院对有大面积侵权种植的区域发送司法建议,推动社会对品种权管理制度的遵守。四是研究制订种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制度。
种子认证作为新质生产力,要赋能种业高质量发展。近年试点工作表明,生物育种产业化过程中,种子的质量问题更加敏感,种子的溯源要求更高,迫切需要种子认证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种子质量安全形势“喜”、“忧”参半。三亚中国检科院生物安全中心副主任李明福表示,要加强种子认证作为种子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认知,完善我国种子认证制度体系,种子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纳入监督管理,并优化配置检验检测资源开展南繁种子认证。
安全是根本,生物育种产业化过程更应重视监管。华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卫华表示,实施种子认证制度能够提升品牌价值和竞争力,满足国际贸易的必然要求,是国际通行种子质量制度。
南繁发展,欣欣向荣。但在种业投资方面,还存在种源技术攻关能力不足、缺少产业龙头、金融支持种业手段有限等短板。海南省财金集团总经理肖能表示,未来,海南省财金集团将从强化金控组织协调功能、构建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矩阵、提升金融科技与金融研究赋能,为南繁硅谷建设提供更多金融服务。
新业态
建设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2023年,南繁产业产值已突破120亿元。
描绘高质量发展实景图,各方底气十足。当前,海南种业已成立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南繁公共实验平台、国家(三亚)隔检中心、海南(文昌)渔业创新研究中心、海南自由贸易港农业植物新品种审查协作中心等研发服务机构。
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打造全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和全国知识产权综合保护先行示范区。
国投种业、中种集团、大北农、隆平生物、九圣禾、德国科沃施等种业龙头入驻。累计注册南繁企业达2800余家,培育认定南繁种业CRO主体15家。
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总体方案及有关方面安排,海南将在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大资源,在2025年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未来,南繁种业在全球进行研发和市场布局将更为便捷。
会上,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处长郭烈钟解读《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种业发展若干规定》政策。他表示,立法的主要内容和亮点包含提升资源引进便利化水平、放宽海南种业市场准入、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种业发展的管理机制、鼓励开展育种创新攻关等。
中共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人才一处副处长黄骐解读《海南自由贸易港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的若干政策措施》重点。“海南自由贸易港持续优化升级引才政策、人才培养政策、创新创业支持政策、人才使用激励政策、国际人才管理政策、服务保障政策等。”黄骐介绍。
海口海关动植检处副处长张思春介绍,近年来,海口海关推出覆盖备案、审批、查验、隔离、出口等环节的一系列服务种子种苗进出口的创新举措,助力打造“境外引种-国内科研育种-制种出口”的外向型种子产业格局,服务种业振兴战略。
热带优异果蔬是海南农业的“王牌”之一。但产业仍存在资源匮乏,栽培品种境外依赖性大,以及产业规模小、品牌效益不明显等问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王家保表示,要落实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强化科技平台支持,推动制度创新。
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党委委员、中国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峰表示,中国农业正处在量变到质变的十字路口,做标准、做品牌、做湖源,将助力中国品质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丨陈迎
摄影丨吴秒衡
编辑丨农财君
联系农财君丨18565265490
新时代 新种业
南方农村报丨农财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