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推荐阅读 » 正文

突破!科研人员发现水稻种质创新新思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5-27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道  浏览次数:968
 
      “我们从中国菰米中克隆了一些基因,将其整合到水稻中,从而提高了水稻中的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强化了营养且不影响产量。用杂粮的基因来提高主粮营养价值,是一个很好的种质创新方向。”5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岛特种作物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闫宁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640.webp (2)
 
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岛特种作物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闫宁。受访者供图
 
      菰属植物有4个种,有北美的水生菰、沼生菰和得克萨斯菰,以及原产于中国的菰(被称为中国菰)。研究表明,来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野生中国菰是一种良好的禾本科作物驯化候选品种,其在我国作为粮食食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闫宁一直致力于菰米的功能成分研究和功能基因挖掘工作。他介绍,中国菰米是一种全谷物,其所含的酚酸、类黄酮和花青素等植物化学物质具有优异的抗氧化特性,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功能性食品原料。其中,中国菰米中的类黄酮化合物有159个,与稻米相比,中国菰米中上调和下调的类黄酮化合物分别有72个、6个,其中72个上调类黄酮化合物可能与中国菰米种子的棕黑色种皮有关。另外,中国菰米中的花青素含量高达(258.00±17.31)毫克/100克。
 
      “但是菰米的产量很低,于是,我们就在想,如果能把这些调控菰米功能成分的基因整合到水稻中,岂不是双赢,既提高了水稻(目前大多数栽培稻的种皮颜色为白色)的营养价值,又保证了产量。”闫宁表示,最近我们完成了这样的实验,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整合了菰米基因的水稻种皮颜色变为黑色,花青素和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显著提高。
 
      闫宁认为,用杂粮的基因来实现主粮营养强化,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我们应该充分发掘我国杂粮功能成分及其基因资源,把这些优异基因整合到主粮中,创新种质资源,为粮食安全和营养健康做出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

      ①闫宁, 祁倩倩, 李亚丽, 陈曦, 李宛鸿, 解颜宁, 杜咏梅, 张洪博, 张忠锋. 中国菰ZlMYB1和ZlMYB2基因在提高水稻种子花青素含量中的应用. 国家发明专利, 授权公告号:CN116555333B.

      ②闫宁, 于秀婷, 吴丹丹, 祁倩倩, 杨婷, 纪春, 李亚丽, 解颜宁, 张晶, 杜咏梅, 刘新民, 张忠锋. 中国菰ZlRc基因在提高水稻种子原花青素含量中的应用. 国家发明专利, 授权公告号:CN114231540B.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