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要闻 » 正文

2024年全国发生面积2.4亿亩次!玉米螟的危害与防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6-20  来源:综合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植保技术原色图解》  浏览次数:398
 

      全国农技中心预测:2024年玉米螟全国发生面积2.4亿亩次,其中,一代发生7500万亩,东北大部、黄淮大部、西北大部、西南华南局部中等发生,辽宁、江苏局部偏重发生;二代发生9000万亩,东北大部、西南和黄淮局部中等发生;三代发生7500万亩,黄淮海夏玉米区偏重发生。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是世界性蛀食大害虫,一般发生春玉米受害后减产10%,夏玉米减产20%—30%,大发生年份减产30%以上。其中,北方春玉米区和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区为害最重。

玉米螟幼虫

玉米螟成虫

      一、为害特点

      幼虫孵化后,一部分潜藏在雌穗着生节以上各叶片的叶腋间,取食积存的花粉和叶腋组织,至4龄后蛀茎为害;绝大部分初孵幼虫集中到雌穗顶端的花丝基部取食为害。生活在雌穗顶端的幼虫取食花丝及未成熟的嫩粒,使籽粒残缺不全,并引起霉烂,降低玉米籽粒的品质。至4~5龄时,这些幼虫有的自雌穗顶端蛀轴,有的自雌穗基部蛀入雌穗柄,也有的蛀入雌穗着生节上下茎秆。但此时玉米已进入灌浆中、后期,雌穗的大小已经定型,这一代幼虫主要影响千粒重和籽粒的品质。

      二、发生规律

      1代幼虫6月中下旬盛发为害,此时春玉米正处于心叶期,为害很重。2代幼虫7月中下旬为害夏玉米(心叶期)和春玉米(穗期)。3代幼虫8月中下旬进入盛发,为害夏玉米穗及茎部。在春、夏玉米混种区发生重。成虫常在晚上羽化,且有雄虫比雌虫早1~2天羽化的习性。白天多躲藏在杂草丛、稻田、豆地茂密的作物间,夜晚飞出活动,飞行力强。成虫有趋光性和较强的性诱反应。幼虫孵出后有取食卵壳的现象。初孵幼虫行动敏捷,能迅速爬行,遇风吹或被触动,即吐丝下垂,转移到其他部位或扩散到邻近植株。幼虫具有趋糖、趋湿多种特性。播期早、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的植株着卵量往往超过一般玉米。不同生育期、品种和播期的玉米上,由于幼虫成活率高低不同,受害轻重也就不同。开花期最易吸引螟蛾产卵;在小花和嫩粒上,幼虫成活率显著较心叶期高。在相同的卵量或虫口密度下,感虫品种(系)受害重,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率高。

      三、防治方法

      1、压低虫基源。越冬幼虫羽化以前,处理玉米、高粱、棉花等越冬寄主的茎秆是消灭越冬幼虫、压低越冬虫源基数的有效措施。3代发生区,尽量扩大夏玉米播种面积,压缩玉米、高粱、谷子等寄主作物的春播面积,减少第1代玉米螟的食料来源和繁殖场所,以控制第2、3代发生量和减轻对夏玉米的为害。

      2、植物诱集。利用雌蛾喜在高大茂密、生长旺盛的寄主植株上产卵的习性,在春玉米正常播种前1个月左右选择邻近越冬场所的地块种植小面积的诱集带、诱集田,或对少数早播春玉米田块加强肥水管理,促其早发,诱集成虫产卵。

      3、抗虫品种。种植抗螟品种是一种经济、有效、安全的治螟措施。与一些作物的田间管理措施结合实施,尤其是间苗、定苗以及棉花整枝、打杈、去顶心等措施可以直接除虫除卵,与玉米螟的防治关系更为密切。如第1代玉米螟在棉花苗期为害,可结合间苗、定苗去掉有虫株;第2代玉米螟低龄幼虫先在棉花嫩头、叶柄为害,然后才蛀茎,可结合整枝、打顶去掉有虫叶柄、嫩尖和枝杈,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均可明显减轻玉米螟对棉花的为害。

      4、物理防治:使用高压汞灯诱虫,具体方法是:在越冬代成虫羽化期,将200W或400W的高压汞灯安装在村庄内较开阔的地方,灯距150m(用400W的灯泡则为200m)。灯泡应装在防水灯头上,用铁丝固定好,灯下面修一直径为lm的圆形水池、砖结构和水泥结构均可;亦可在灯下挖一同样大小的土坑,坑内铺塑料布,但均以不漏水为准。池内放水6cm深,并加入100g左右的洗衣粉,拌匀。一般每3天换水1次,并另加洗衣粉。如换水时间未到而池中水不足时,可随时添加。灯泡挂在水池中央距水面15cm处为宜。从越冬代成虫的羽化初期至末期,每天20:30时半开灯,翌日晨4:00时闭灯。由于诱蛾量通常很大,每天早晨将池中的蛾子捞出深埋。

      5、生物防治:每年4月中旬至5月初越冬幼虫化蛹前,用白僵菌孢子粉对烧剩的寄主作物秸秆、根茬进行喷粉封垛,菌粉用量为100g/m³,垛面每平方米喷1个点,至垛面可见菌粉即可。或心叶中期将含菌量为100亿—500亿/g的白僵菌孢子粉0.5kg与skg过筛的煤渣拌匀,制成1:10白僵菌颗粒剂,按每株2g施入玉米心叶内。用8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3kg/亩,同10kg细砂拌匀制成颗粒剂,在玉米心叶中期施用,防治效果较好。

      6、药剂防治:心叶末期即玉米大喇叭口期,也是防治玉米螟的关键时期,喷洒20%辛硫磷乳油60~80ml/亩或30%乙酰甲胺磷乳油60~70ml/亩或48%毒死蜱乳油70~90ml/亩。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