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气象台报道,日前,江苏、安徽中北部、河南东部、湖北西北部和中部、陕西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中小河流洪水的气象风险较高(黄色预警),其中,安徽北部、河南东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中小河流洪水的气象风险高(橙色预警)。那么,此次连续降雨天气对玉米有何影响?田间管理应该注意哪些事项?针对连续强降雨,专家提醒种植户,玉米田要重点做好补救措施,做好灾中防灾及灾后恢复工作。
连日大雨,玉米病虫害暴发风险高
受暖湿气流影响,近期江苏、安徽中北部、河南东部、湖北西北部和中部、陕西西南部等地现特大暴雨。农业部门提醒,应提前疏浚田间沟渠和通河沟渠,做到内联外通,保障排水畅通;做好应急排涝机具和队伍准备,及时抢排低洼地块积水。持续降雨容易造成肥料淋融,雨后要及时追施速效氮肥,防止作物后期脱肥。雨后加强玉米褐斑病、叶斑病、南方锈病、玉米螟、花生白绢病、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等病虫害监测防控。同时,为科学应对近期阴雨渍涝影响,玉米田应以“抗渍涝、促散墒、防病虫、减损失”为重点,加强田间管理,确保夏玉米减灾夺丰收。
及时疏通全力排水是关键
玉米是需水量大但不耐涝的农作物,土壤湿度超过最大田间持水量80%以上就开始生长缓慢、发育不良。
暴雨过后,及时检查田间积水情况,全力降低田间持水量是首要工作,要最大程度减少植株受浸时间。
针对出现涝渍的田块,要及时疏通地头排水沟和腰沟,防止田间积水、土壤通气不良造成根腐、茎基腐病发生,确保根系和植株正常生长。
针对无法靠水渠排水的田块,用水泵或人工排水,开挖或疏通田头沟、围沟、腰沟和排水渠,做到沟相连、渠联通,尽快降低土壤湿度,促进根系和植株恢复生长,防止因积水造成早衰。同时,及时清洗叶片上残留的污泥,增加叶片有效受光面积。
对具体情况分类管理
排水后田块土壤易板结,通气不良造成水、气、热状况失调,土壤肥力流失。对能够进地作业的田块,可以及时进行划锄,能够降低土壤湿度、避免土壤板结,增强玉米根系氧气供应。
发生倒伏的地块,要及时处理,因地施策。对于根倒的玉米田,可组织农民及早扶正,促其尽快恢复生长;对于穗上部茎折的地块,要及时割除茎折部分,改善玉米田通风透光条件,提高灌浆强度;对于穗下部茎折严重的地块,可及早收获,作为青贮饲料,并改种其它速生作物。
另有建议,玉米倒伏,采取分类管理措施。针对玉米倒伏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措施,主要分为倒伏较轻、倒伏严重、茎折断三类。
对于倒伏较轻(茎与地面夹角大于45°)的玉米,一般不用采取扶直措施,让其随着生长自然直立起来。孕穗期前倒伏的玉米不可扶,倒伏后3天之内能自然折起,靠近地面的茎节迅速扎根,对产量没有影响。
对出现严重倒伏的植株要及时扶正,由于玉米茎基部前二个节间比较脆弱,扶直时要注意防止折断和增加根伤,根部培土7-8厘米,用脚踏实。
对于茎折断的玉米,要尽快把折断植株清除出田间以免腐烂,影响正常植株生长。茎折断严重的地块,应抓紧农时清理地块,补种其他蔬菜。
加强追肥管理补充营养
受淹田块玉米根系活力下降,土壤中部分养分因淋洗及冲刷损失严重,极易引起后期早衰。积水排净后,应及时补施氮素化肥,可每亩撒施5-7.5公斤尿素。另有建议,结合中耕,每亩追施20公斤左右的速效氮肥。
田间太湿暂时不能进地的田块,可以合理喷施叶面肥。有条件的地区可用无人机喷施叶面肥。
一般用1%-3%尿素+0.1%-0.2%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液,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以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能力。也可以添加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以补充营养,增强植株抗逆性,促进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另有建议,根据苗情尤其是黄苗、弱苗较多地块,可以选择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中生菌素(恶霉灵)进行叶面喷施,促进植株尽快恢复生长。叶面肥可与病虫防控药剂一并施用,做到一喷多效。
及时调查防治病虫害
强降雨过后,田间空气湿度大,高温高湿环境最容易滋生病虫害。南方锈病、青枯病、叶斑病、蜗牛等喜湿性病虫害有偏重发生的可能,注意进行调查,搞好预测预报,适时早防,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叶锈病。主要侵害叶片,严重时果穗苞叶和雄花上也可发生。植株中上部叶片发病重,最初在叶片正面散生或聚生不明显的淡黄色小点,以后突起,并扩展为圆形至长圆形,黄褐色或褐色,周围表皮翻起,散出铁锈色粉末。后期病斑上生长圆形黑色突起,破裂后露出黑褐色粉末。
大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和苞叶。受侵染的叶片上形成大型核状病斑,在田间初为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小斑点,扩展后为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者灰色的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一般长5-10厘米,潮湿时病斑上有明显的黑褐色霉层。
丝黑穗病。雄穗发病有的整个花序被破坏变黑;有的花器变形增多,颖片增多、延长;有的部分花序被害雄花变成黑粉。雌穗发病较健穗短,下部膨大顶部较尖,整个果穗变成一团黑褐色粉末和很多散乱的黑色丝状物。
玉米螟。一年繁殖2-3代,一般以5龄老熟幼虫越冬,在冬季可在玉米秸秆中发现幼虫,玉米螟可危害玉米的茎、叶、雄穗、雌穗,是一种最常见、最影响产量的害虫,在后期主要危害玉米穗柄、穗轴、籽粒,即使我们收获后在晾晒时仍可继续啃食籽粒,影响产量。
此外,要注意药剂合理混配。杀虫剂可以选用有机磷类、新烟碱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螨剂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苯甲酰基脲类、微生物源类等;杀菌剂可以选用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啶氧菌酯等)、三唑类(戊唑醇、己唑醇、苯醚甲环唑、腈菌唑等)、苯并咪唑类(甲基硫菌灵、多菌灵、苯菌灵等)等杀菌剂;同时要加入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助剂等,实现防病虫、防倒伏、防早衰。
绝收地块抓紧农时改种
对于受灾严重难以形成产量的地块,采取改种措施。农作物淹水3天以内且能及时排完田间积水的地区,对产量影响较小,可不进行改种。被冲毁的农田或者农作物受淹超过3天,对产量影响较大的绝收田块,要及时进行改种,尽量降低因灾损失。
因泥沙冲压一时难以恢复的地块,要尽快清除田间垃圾沙石,深翻耕地,因地制宜地进行补种,力争做到不空田、不荒田。
对需要改种的地块,可因地、因田制宜,选择生育期短、经济价值高的秋杂粮作物,如青贮玉米、鲜食玉米、鲜食大豆、迷你薯等。也可选择生育期短、抗热耐涝能力强、抗病性好的速生蔬菜,如小白菜、菠菜、香菜、竹叶菜等。还可改种食用菌或短生育期中药材等。
(本版稿件由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党菲参考农业农业农村部官网、农财网、中央气象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