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标识欢迎光临种业商务网 | | 手机版
商务中心
商务中心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三农 » 正文

防范“订单农业”骗局要标本兼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7-31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者:殷选择  浏览次数:328
 
  日前,农业农村部联合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公布5个依法打击以“订单农业”为名设骗局坑农典型案例,其中包括“高价回收”合同诈骗、销售劣质肥料、销售伪劣种子等违法犯罪行为,引发关注。
 
  三部门联手严打“订单农业”骗局,彰显了对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视,取得的显著效果值得肯定。但要看到,由于“订单农业”骗局花样不断翻新,违法手段较为隐蔽,这类骗局在一些地方和领域仍有滋生空间,对农民权益仍有威胁。因此,除了及时发现并严厉打击犯罪分子之外,也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向前一步”深入宣传“高价回收”合同诈骗等典型骗术花样,让这类骗局从根本上失去滋生犯罪的温床,防患于未然。
 
  各级相关部门要积极联动村组人员,强化识别骗术、防范骗局的宣传意识,对进村入户的科普宣传工作加大重视。在宣传过程中,可以通过入户宣传、田间地头上课等实地走访方式,联合乡村大喇叭播报、张贴警示标语、在村组微信群发消息等宣传手段,将防骗知识切实宣传到一家一户。在宣传内容上,可以用好有关部门发布的典型案例,对其中的诈骗手法用通俗的语言讲解给农民群众,让防骗意识入脑入心。也要提醒农民,在遇到类似情况时要主动提供线索给村干部,避免其他人受骗。
 
  其实,犯罪分子在编造“订单农业”骗局时屡屡得逞,也是因为抓住了部分农民群众急于解决问题的需求,让农民放松警惕后上当受骗。因此,除了做好防骗宣传外,还要看到农民群众在参与“订单农业”乃至其他农业生产活动时的需求,畅通为农民答疑解惑的专业渠道,避免不法分子钻空子。在这方面,此前有过许多行之有效的好经验,比如相关部门曾公布过热线电话,农民可以对农业生产、农产品产销对接等问题主动寻求帮助,各地也有类似举措,帮助不少农民规避风险,安全投入农业生产活动。基层干部不妨将相关有用信息整理起来,让农民知晓参与“订单农业”等生产活动的正规咨询或参与渠道,收获专业的指导意见。要做到这些,还需要村干部对农民的农业生产需求多了解,对困扰农民的问题多做周全考虑,避免他们陷入骗局。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返回顶部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 申请链接 | 网站留言